碧波无垠,机遇无限。在向海图强的国家战略布局下,海洋经济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激发海洋蕴藏的潜能,需要与之匹配的金融活水。从“向海”拓展空间、“耕海”深挖资源到“下海”布局产业,“海上新广东”战略推进过程中处处可感受到金融脉动。
走向深蓝的融资痛点,因深远海的“深不可测”而远超陆地。一笔笔“解渴”的贷款、一项项创新的机制、一次次场景的穿透……广东的探索表明,金融赋能蓝色经济绝非简单注入资金,而是一场深刻的“共同进化”。它要求金融创新与海洋战略同频共振,适配产业特有的周期与风险特征,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在进化之路上,广东实践成为富有启示意义的样本。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最广泛的企业主体,方能滋养整个产业生态。广东8万多家涉海企业是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随着广东持续完善涉海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金融机构同向发力,构建起多层次普惠金融体系。一方面,创新模式不断扩大覆盖面,截至2024年末,仅海水养殖贷已累计支持1.8万户经营主体;另一方面,以前瞻性目光支持充满活力的中小科技企业、初创企业,并依托链主企业惠及上下游。普惠金融成为激发海洋经济内生动力的关键。
金融赋能还需具备产业链思维,重在强链补链。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育成、业态融合升级,都亟待金融服务分类施策,全链条精准支持。延续千年的海水养殖业如何焕新为现代化海洋牧场?正是因为广东金融机构抓住了产业全链升级契机,围绕海水种业、冷链物流、海工装备等关键环节,创新开发“海洋牧场冷链贷”“海水网箱养殖风灾指数保险”等覆盖新场景、贯通产业链的产品,才能助推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整体跃升。
俯身融入产业脉动,协力化解风险挑战,广东金融业方才在新一轮海洋开发浪潮中实现共赢。当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不仅愿做企业的“融资方”,更努力成为产业的“同行者”,更多金融资源必将向海而行,激活“蓝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