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2 06:13:39 股吧网页版
安徽宿州:大豆玉米一地两收
来源:经济日报

  秋意正浓,安徽宿州灵璧县游集镇游西村的田野上,一垄垄玉米和一行行大豆相间而生。凉风拂过,荡起层层绿浪。“目前只剩下这几十亩待收,等土壤墒情适宜,收割机便可下地,预计3天就能全部收完。”灵璧县游西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成林介绍,今年他种植玉米大豆复合田1.5万亩,同比增长7%左右。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宿州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单产提升行动,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广阔且适宜耕作的土地资源,以及本地已初具规模的大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我们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提供了坚实基础。”宿州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陈凯表示,宿州正系统推动从优质品种选育到种植方法优化的全链条发展,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在安徽荃银兴大种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育种人员正将刚收获的大豆品种分类放置。他们熟练地将不同品系的豆株拾起,逐一测量、观察,并在育种记录表上准确填写单株粒数、粒形等关键数据。“通过记录大豆表现性状,可以为我们后续筛选改良适宜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品种提供科学依据。”该公司总经理王飞介绍,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中,高大的玉米会对矮小的大豆形成严重的遮光以及资源竞争,如果大豆品种不耐阴、不耐密、不抗倒伏,很容易只长秆不结荚,严重时甚至会绝收。

  荃银兴大种业有限公司在宿州埇桥区获批建立1200亩科研育种基地,并和埇桥区黄淮海(宿州)种业科技谷中多家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已联合宿州农科院育成“皖宿112”等多个优质大豆新品种。“这里既有实验室提供源头创新,又可以直接对接大田生产,实现了从育种到生产再到销售的一体化运营,有助于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持续优化和升级。”王飞表示,2024年“皖宿112”品种已在宿州10万亩地上获得推广使用。

  当前,宿州积极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基地提升、企业扶优和市场净化“五大行动”。依托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聚力打造黄淮海(宿州)种业科技谷,引进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提供种源支撑。

  要想在新的种植模式下实现农民增收,单有优良品种还远远不够,还需适宜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法,形成良种良技良法的组合拳。“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要比净作复杂得多。”游西村种粮大户张文说,他已经从事农业生产十余年,但刚接触这种模式时,还是遇到不少困难。

  “2022年,我们尝试在300亩土地上采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张文回忆,在进行除草时,发现大豆和玉米使用的除草剂类型完全不同,互相排斥,“两种作物在一个田里,稍不注意打错了药,轻则影响长势,导致减产,重则直接引发药害,造成作物死亡”。

  对此,灵璧县不断优化服务,提供精准技术指导。灵璧县农业农村局成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指导组组织专家包镇、开发区,镇、开发区组织农技人员包村包组,在田间管理和种植模式上展开专项研究,及时解决农户难题。同时,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组织农技人员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全过程技术服务,在苗情、墒情与病虫情等关键环节提供针对性管理措施。

  “例如,在针对性除草难题上,一方面我们建议农户可以先通过物理隔帘将玉米和大豆分开,再用专项除草剂除草;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对接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研究跨作物除草剂,目前已经开始逐步推广。”灵璧县农科所所长胡开明表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潜力巨大,我们正全力做好推广应用,降低种植门槛。”

  在游西村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一张A4纸大小的红色纸张引起记者的兴趣。“这是政府给我们发的‘技术明白纸’。”游西村种植大户王会理表示,作为实施3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农户,他每年都会收到这样满满干货的一页纸。“到底是种4行玉米6行大豆,还是2行玉米4行大豆,面积比、株间距是多少才能避免相互影响,播种时该选择什么方式,这些关键环节纸上写得很清楚,容易上手。”王会理说。

  近年来,宿州市发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指导意见》等多项技术文件,不断强化组织推动、精准技术指导和全覆盖培训服务,因地制宜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同时,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技术培训会等多种线上线下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推动“大户带小户”,实现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为复合种植模式落地见效夯实基础。

  陈凯表示,他们系统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着力探索并推广科学高效的种植路径,确保种植规范、风险可控,有效推动该模式在全市规模化应用。

  数据显示,宿州市从2022年开始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22年实施10万亩,2023年实施25万亩,2024年和2025年分别实施26.5万亩,目前每年实施面积稳定在26.5万亩左右。今年10月11日,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组织相关专家对游集镇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田块进行实收测产,在今年夏季高温干旱、后期持续阴雨不利天气影响下,依然取得玉米单产579.8公斤、大豆单产131.8公斤的好成绩。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