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移民管理局11月3日发布的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10项创新举措已经陆续实施。从港澳台同胞的往来便利到国际友人的入境体验,从人才流动的畅通无阻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新举措进一步激发跨境交流交往活力。
10项举措中,扩大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试点实施范围受到广泛关注。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最早于2023年2月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签注持有人可以在有效期内多次往来港澳地区,每次停留不超过30天。11月5日起,该政策实施范围从此前的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拓展至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全域,以及全国所有自由贸易试验区。此次人才签注政策试点扩容,将进一步破解人才流动壁垒。
作为首批试点城市,深圳办理人才签注已超过1万证次。香港大学生命科学与能源材料创新研究院博士后张瑶今年10月初获得人才签注,她表示:“人才签注大大提高了通勤灵活度,我可以随时往返深港开展工作,不用总想着续签。”
支持促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生产要素高效跨境流动是另一项亮点措施,具体包括允许深圳园区内企业机构工作人员经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入出境,为经常进出合作区的企业机构工作人员提供边检快捷通关便利等内容。
据了解,一号通道是一条陆路联通深港的跨境通道,原本主要用于保税区货物运输及特定车辆通行,随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推进,开始为科研人员跨境往来提供便利。中锃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谭志明通常开车经一号通道往返于香港沙田区的家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的公司,单程只需45分钟。“跨境查验不用下车,通关效率很高。”谭志明说。
抬头注视屏幕,完成身份核验,无需查验证件,“刷脸”即可通关……2024年11月,广东省深圳市深圳湾口岸和珠海市拱北口岸试点升级部分边检快捷通道,因私经常往来港澳地区人员可经“免出示证件”通道通行。“刷脸”通关在深圳湾口岸已经试点1年。深圳湾边检站民警谷玉漫介绍,单次通关时间可压缩至10秒以内,相比传统的快捷通道,智能快捷通道使通关效率提升了30%。截至目前,深圳湾口岸边检智能快捷通道使用旅客已超1000万人次。
此次新举措包括“在部分与港澳台通航通行口岸推广应用智能通关”,即自11月5日起,在上海虹桥机场、厦门高崎机场、深圳皇岗等12个口岸推广应用“刷脸”智能通关,让更多旅客感受科技带来的便捷体验。
推广智能通关是口岸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的积极实践。皇岗边检站边防检查处科长刘长路介绍,配合新举措落实,皇岗边检站提前完成皇岗口岸、福田口岸共计139条智能快捷通道的设备升级及压力测试,针对性调整勤务组织,优化口岸通关流线。5日新措施启动后,现场通道秩序井然。“不少旅客体验了这一服务,在不用翻找证件情况下‘刷脸’通行。”刘长路说。据深圳边检总站统计,截至11月6日17时,皇岗口岸、福田口岸共计有超5万名旅客使用智能通关服务,随着举措推广,预计相关数据将持续上升。
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查验手续的口岸范围进一步扩大——自11月5日起,新增天津滨海、昆明长水等10个国际机场为适用口岸,进一步织密国际中转便利网络。
为确保该举措顺利落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提前做好过境中转动线改造、场地封闭、行李直挂等硬件建设。“南京禄口机场口岸专门配备了直接过境旅客信息采集系统,旅客持24小时内国际联程机票,不出机场直接转机前往第三国,可以免办出入境边防检查查验手续。”江苏边检总站边防检查处处长陈祥云表示,政策有效提升了机场的国际中转竞争力,机场口岸以最优服务、最好条件落实便利政策。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也有新突破,此前全国有60个口岸适用该政策,这次又增加广州琶洲客运港、横琴、港珠澳大桥、中山港、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等5个口岸为政策适用入境口岸。洲头嘴边防检查站驻守在琶洲港澳客运口岸,该站边防检查处处长庄晓熙介绍,配合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口岸专门设置临时入境许可办理专区,并组建专项服务团队,为外籍旅客提供政策咨询和办理服务。据了解,该口岸是广交会“家门口”的口岸,新措施落地后,符合条件的外籍参展商无需提前申请签证即可在广东省内停留10天。“这样既降低了参展成本,也方便客商到周边城市考察工厂,为广州会展经济带来新动力。”庄晓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