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在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上,中信证券总经理邹迎光发表致辞时表示,“十五五”时期,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全球背景、科技趋势、制度环境将呈现新的特征,在新征程上奋进前行。
“相信中国资本市场运行的积极动能正在不断积累,奠定低波动慢牛的基础。”邹迎光说。
从全球背景看,邹迎光表示,全球产业与金融格局深刻重构,有望带来外部破局的新契机。
从科技趋势看,邹迎光提到,更多中国产业迎来关键突破,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有望带来资本市场的新机遇。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随着投融资环境的优化,中国资本市场结构也将呈现趋势性转变,例如今年A股电子行业市值规模一度超过银行业。”邹迎光说,未来新质生产力行业市值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市场运行将更多反映中国新经济领域的发展成果,市场表现也将与中国经济和产业的国际化更加匹配。
从制度环境看,邹迎光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的提升,以及投资和融资功能的协调,有望带来市场生态的新气象。
“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重点体现在支持科技创新和发挥财富效应两个方面。”邹迎光说,一方面,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与新质生产力行业更加兼容,能够提供满足完整生命周期的全链条融资服务,并以激励机制有效促进创新活动与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后续的资本市场改革,将聚焦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更加精准有效地支持优质企业发行上市,推动培育更多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进一步健全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趋势突出,与发达市场相比,我国居民权益资产配置比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后续的资本市场改革,将聚焦营造更具吸引力的“长钱长投”制度环境,提升优质金融产品供给,并引导上市公司强化回报投资者的意识,形成融资与投资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