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国家“体重管理年”行动深入推进的第二年。实际上,在“国家喊你减肥”前,中国消费者对于健康养生的热情早已高涨,社交平台上对于养生理念的科普越来越多,养生食材也出现在了茶饮、手串等看似无关的消费品中。
正是这样的需求孕育了一个千亿元级的中国保健品市场,而其中维生素及膳食补充剂占比超过50%。《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这规模庞大、充满活力且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不全是本土企业,也有外资企业的身影。
健美生(Jamieson)便是其中一家,其为百年加拿大品牌,母公司于2017年在多伦多交易所上市,2000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主要销售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产品。
作为扎根行业百年的品牌,健美生如何看待中国维生素及膳食补充剂市场的发展态势,哪些因素在驱动?其与成熟市场相比有哪些异同?哪一消费群体是购买主力?哪些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带着这些问题,在第八届进博会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健美生全球执行副总裁Joel Scales。
“新的消费痛点和功效需求,往往先在中国市场出现”
Joel Scales表示,25年间,健美生在中国市场从试水到逐步扎根,实际上也是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市场蓬勃发展的缩影。
博观研究院报告显示,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市场占中国保健品行业54%以上。2009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市场零售总规模为636亿元,2024年已经逐步跃升到2323亿元,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有近3000亿元。从品类来看,维生素占比达到了15%。放眼全球,中国膳食补充剂市场已经成为了除美国以外的第二大市场。
本届进博会是健美生首次参展,但这已经不是Joel Scales首次来到中国。他每年都会来中国两次,一方面是与公司团队伙伴、合作伙伴沟通业务,另一方面则是亲眼看看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市场的变化:新品牌、新形式、新优势有哪些。“对我来说,每次来都是全新的体验。”Joel Scales告诉记者。
他同样惊叹于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市场的发展速度。Joel Scales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市场在健美生整体营收中占比达到15%,已经成为集团增速最快的一大市场,预计今年增速在30%至40%,未来有望成为集团最大的市场。

进博会健美生展台,每经记者舒冬妮摄
是什么因素在驱动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在Joel Scales看来,核心驱动力是中国消费者健康养生观念的转变:从过去更偏向“被动应对问题”转向“主动预防”,从原来只关心精力不足、睡眠不好等具体问题,转向更注重如何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最佳状态,在健康领域实现更好的生活品质。
面对这样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Joel Scales认为活力十足的同时变化来得也很快。“无论是成分创新、产品形态,还是消费者关注的功效领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迭代速度极快。”Joel Scales兴奋地表示:“新的消费痛点和功效需求,往往先在中国市场出现,再扩散到全球其他地区。中国市场的这种独特定位让我们非常振奋。”
母亲群体是保健产品重要决策者,美容、护眼等需求增速更快
在Joel Scales看来,市场机遇众多是一个“幸福的烦恼”。“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变化迅速,同时也充满了机遇。我唯一的顾虑是:市场机遇涌现得太快,我们可能来不及抓住。这也是我们在中国组建并扩充本地团队的原因。”
正如其所说,看到中国市场机遇的显然不只是健美生,行业竞争正在变得越发激烈。本土品牌如汤臣倍健、养生堂、21金维他,外资品牌如善存、SWISSE等都在中国市场掘金。
博观研究院报告显示,以某电商平台销售额计,在中国口服维生素保健品市场,前五大品牌占据了超50%的市场份额,第一大品牌的市场份额为17%,第三到第五名品牌的市场份额差距并不大。
面对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巨头的强势地位,Joel Scales认为,竞争激烈正体现了健康营养的重要性,这一市场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无论在哪个区域、处于人生哪个阶段,改善健康状况、优化生活品质都是首要任务。而在中国这样一个规模庞大、充满活力且增长迅速的市场中,出现大量竞争对手是必然的。品牌需要做的是在细分领域内去深耕。”
那么这一市场消费者画像是怎样的?在激烈的竞争中究竟抓住哪些群体,才能更好地抓住购买力?Joel Scales观察到,母亲群体往往是家庭健康产品的重要决策者,不仅中国市场是这样,在加拿大、美国等全球其他市场也普遍存在,并有相关研究支持。
“她们挑选的产品、引入家庭的品牌,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孩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父母。这一群体对中国市场该赛道的增长和拓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深入了解她们和家人最关注的健康需求,并与之建立联结,对我们至关重要。”Joel Scales说。
消费者画像明晰后,中国消费者需求又呈现怎么样的趋势?Joel Scales透露,目前增长最快的产品包括美容养颜、护眼、护心等需求品类。“这些需求已经存在一段时间,未来仍会是核心需求。”
Joel Scales补充说:“但我认为,未来会出现更多新的产品形态和功效浓度,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关键在于,我们要持续与中国消费者沟通,了解他们的核心诉求,从而推出更多他们喜爱的产品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