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中国证券报主办的“2025证券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金圆集团杯·证券业金牛奖颁奖典礼”在福建厦门举行。
在“中国资产崛起,论道2026年资本市场新机遇”主题圆桌对话环节,平方和投资创始人、总经理吕杰勇,围绕本年度量化投资表现、程序化交易监管新规、2026年市场展望等议题发表最新观点。

圆桌对话现场
他表示,量化行业的底层逻辑,在于对A股市场的长期信心,以及对中国经济基本面、资本市场改革进程与政策支持力度的认可;量化行业唯有夯实合规基础,方能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以下为吕杰勇在会上发表的主要观点:
锚定A股长期价值机遇,量化业绩与策略优势凸显
2021年四季度至2024年四季度,市场经历三年调整周期。从均值回归视角来看,市场具备较长周期的上涨需求。自去年9月24日起,市场指数与量化策略均呈现良好表现,伴随市场情绪改善与活跃度提升,为量化超额表现的获取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年度,量化指增类产品的行业平均收益率超40%,市场中性类产品收益率普遍在10%以上,从历史维度分析,本年度属于量化行业整体运营环境较好的年份。
量化行业的底层逻辑,在于对A股市场的长期信心,以及对中国经济基本面、资本市场改革进程与政策支持力度的认可。因此,量化指增产品始终保持高仓位运作,即便市场下行也不会大幅减持;量化中性产品在市场调整期更发挥着稳定器作用,得益于对冲端的保护,股票端无需减仓,甚至可能适度加仓。
主流量化策略(如平方和投资所采用的策略)核心在于选股而非择时,重点布局具备价值的优质标的并保持满仓持有,较少出现追涨杀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市场波动,发挥阻尼器作用。
2025年度,平方和投资规模成功迈入百亿元阵营,这一成果得益于市场回暖、公司投研能力升级及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如何看待程序化交易监管新规对机构的影响?
当前,量化交易与程序化交易的发展持续深化,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整体规模已达1.5万亿元左右。对于这一新兴领域,监管政策的出台势在必行。新兴领域唯有夯实行业合规基础,方能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的核心在于规范量化行业发展,而非限制行业活力,重点针对部分可能引发市场不公平的碾压式技术手段进行约束,例如频繁撤单、短时间大额成交、报单速率过快等行为(此类行为多为少数量化策略所具备的典型特征)。
监管政策的出台,有力地引导量化策略从“拼速度”转向“拼质量”,从“微秒级竞争”转向“中低频有效性竞争”,进而改善市场流动性质量,构建公平交易环境,优化市场生态。
对于中低频Alpha策略等主流量化策略而言,其更注重市场信息挖掘研究与较长期价值发现,策略本身不具备极端性,因此受新规影响极小。同时,平方和投资已在交易风控体系方面开展多项优化工作,确保交易操作合规的同时,保障策略收益稳定性。
主流量化策略具备科学性与严谨性,盈利底层逻辑合理,是资本市场的有益补充。机构投资者与合格个人投资者均可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参与量化投资领域。
获取超额收益需兼顾交易与认知层面能力建设
从量化投资视角,有观点认为,市场分歧显著时,阿尔法策略更易发挥作用;市场共识较强时,其操作空间则相对受限。
但实际市场规律显示,分歧与共识始终动态交替主导市场:在分歧阶段,交易型Alpha有效性更突出;在共识阶段,认知型Alpha价值更高。
展望2026年,为适配市场不同阶段特征、增强量化策略的超额收益获取能力,量化行业需同步提升模型的交易能力与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