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1 15:14:50 股吧网页版
“五方共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密云区河南寨镇推动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来源:经济参考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北京密云区河南寨镇探索实践“五方共建”机制,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纽带,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协同发展的现代农业合作模式,取得明显成效。其做法是贯彻中央精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实践:立足实情创新“五方共建”工作机制

  河南寨镇位于密云区南部,镇域面积66.7平方公里,下辖28个行政村,人口近3万人,耕地总面积4.6万亩,是密云“八山一水一分田”中“一分田”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寨镇党委书记刘铁军告诉记者,虽然拥有区位交通便利、水资源丰沛、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等优势,但受制于生产要素缺乏、生产方式粗放、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镇域经济发展长期相对滞后。“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五方共建’的设施农业新模式,即党组织通过市、区政策引导,促进土地经营权回流村集体,村集体以土地资源与社会资本合作,吸引农业金融助力,推动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带领下的农民广泛参与的农业产业新机制。”刘铁军说。

  2019年新施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确立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河南寨镇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创新,以土地经营权回流为抓手,探索形成“五方共建”的农业产业新机制,有力促进了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镇党委积极建机制、搭平台,将各参与主体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资源整合上,通过市、区两级政策引导,推动土地经营权回流,推动零散地块连片整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利益分配上,协调企业、农业金融、农民主体、村集体间的利益关系,形成发展的共同体。风险防控上,通过规范合同管理,明确企业发展路径与责任义务,引导企业聚焦主业、稳健发展。组织引领上,指导成立企业党支部,打造党组织阵地,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绿火生态农场负责人表示,“我们的项目落户河南寨镇有很大优势,镇党委政府在设施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机制、搭平台、搞服务,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集体统筹整合生产要素。村集体作为村民利益的“代言人”,一方面积极推进土地复耕,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整合5200亩零散土地,实现“小块并大块”,破解传统种植“碎片化”问题,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在不转移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与专业企业合作,明确“四个优先”原则,即企业生产优先雇佣本村村民、农业设施优先返租给本村村民、技术优先给本村村民培训、销售渠道和市场优先给本村村民配置,确保村民深度参与产业发展。

  企业赋能激发产业活力。河南寨镇与京展农业、密臻农业、宓云红等专业农业企业合作,由企业负责资金投入与设施建设,提供先进种植技术、市场渠道和经营管理,构建起规模化种植、数字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产销一体化模式。发挥“农业电商”势能,依托密农人家、密水农家等7家千万级农业电商,以及喜逢春雨、厚德紫金、众兴德3家中央厨房企业,形成产供销闭环的产业链,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

  金融助力提供资金支持。镇党委政府连续召开三届政银企座谈会,推动域内多家银行主动对接企业、创新服务,根据农业种植季节性、周期性特点,为合作企业提供持续性强、审批周期短的专属授信方案,推出“西红柿贷”“农业合作社贷”“农贸贷”等最高贴息100%的3个金融服务,极大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五方共建”机制建立以来,累计41家次企业共获得1.1亿元贷款支持。在金融机构精准助力支持下,农业设施建设进度得以加快,相关企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也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农民参与凸显主体作用。在“四个优先”机制保障下,本地村民拥有成为产业工人或职业农民的选择权。以绿火生态农场为例,每亩设施农业大棚全年需雇佣200名产业工人,新建园区每日用工就达80-100人,极大地盘活了周边几个村庄的剩余劳动力,同时也吸引了一些原来在市里或周边区打工的村民纷纷返回“家门口”的大棚上班。

  成效:构建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记者了解到,通过“五方共建”机制,河南寨镇逐渐构建起高端高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实现了农村产业化、农民职业化、农业科学化的转变。

  一是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镇在合同周期内可获土地租金收益近1.3亿元,集体收益2818.7万元,村集体、村民经济收入进入全区前列,6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消薄”,13个村实现“自我造血”,村民得到的各项补贴福利标准大大提高。

  二是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镇现有规模农业园区43个、4大棚2376栋,新建大棚数量逐年增加,预计2025底可达3000余栋,设施农业保有量占全区总量30%以上,打造的集采摘、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密云菜园”品牌已成为全区蔬菜生产园的样板。

  三是村民收入得到切实提高。河南寨镇形成了“土地租金+务工收入+经营收益”的多元收入模式,全合同周期内全镇农民可直接获得土地收益9600余万元、人均1.5万元,参与企业生产的村民平均每月净收入4500余元,部分向企业承包经营设施农业大棚的农户平均年收益可达15-20万元,实现农民增收、企业提效的双赢。

  四是农村人口结构持续优化。随着镇域设施农业大棚集群发展,河南寨镇外出务工的70后、80后、90后人才纷纷回到农村创业工作,在新建园区中,30至40岁的年轻人比例达到了70%,有效缓解了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

  启示:乡村产业振兴需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北京市委研究室孟庆嵩在调研河南寨镇后表示,河南寨镇“五方共建”机制的实践表明,乡村产业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参与主体必须在党组织带领下协同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才能实现“发展同向、利益同体、工作同心、合作同频”的良好局面。

  刘铁军对记者说,“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基层党组织是乡村产业振兴‘主心骨’,要把方向、谋全局、促协调。”他表示,基层党组织要加强整体谋划,探索建立符合地区特点的多元协同发展机制,明确各主体在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和权责,平衡政府引导与市场自主发展的关系。要推动资源整合,协调企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与产业精准对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创新更多“党建+产业链”模式,确保党组织在产业发展方向把控、利益分配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此外,河南寨镇认为,村集体是联农带农的桥梁纽带,要充分激活集体动能。推动生产要素集中,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和配套政策,由村集体牵头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资源集中连片、化零为整,为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发展路径,积极盘活村内闲置的土地、山林、校舍、厂房等“沉睡资源”,通过自主开发、入股合作、租赁经营等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企业是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要引导经营主体积极参与。企业在产业发展中既是参与者,更是推动者,要发挥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链条的带动引领作用,依托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模式和市场渠道,打造本土特色品牌,推动农产品从初级生产向加工、包装、营销等环节延伸,发展更多“农业+”融合项目。

  广大农民是“主人翁”,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支持,其最终落脚点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是动员农民广泛参与,建立村民优先参与本村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围绕绿色种植、电商直播、经营管理等领域加强技能培训,打造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队伍,让大家有活干、有钱赚。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