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圆满落幕,以“834.9亿美元意向成交额”的新纪录,兑现了中国“与天下同利”的开放承诺,彰显了中国发展与开放的双重确定性。
围绕“出口中国”“投资中国”“购在中国”三大开放品牌,本届进博会组织了展客商专题对接、企业闭门座谈会、精品消费月启动等多场活动,企业展面积超过36.7万平方米,共有来自138个国家和地区的4108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和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180家“八届全勤生”企业的坚守更显分量。今年展会,有10家行业顶尖企业由董事长或CEO亲自率队,更将“总部决策层”集体带进展会,部分企业直接在会场开起了高管会议,成为全球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加码中国、深耕中国的生动缩影。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欧莱雅CEO叶鸿慕的表态道出许多跨国企业的心声。公司今年入选《时代》杂志“2025年度最佳发明”榜单的三项创新成果,都是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孕育而生,印证了进博会从“展品展示台”到“创新试验场”的升级。
本届展会共发布461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其中,全球首发201项、亚洲首展65项、中国首秀195项,涵盖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技术装备等行业,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占比更高。
“每次站在这个国家级平台上,我都能深切感受到中国市场的活力与开放的力量。”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这份力量,既来自专业观众与大众对我们端侧AI应用、AI眼镜、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创新成果的关注与认可,更源于中国产业伙伴的‘中国速度’——高通旗舰平台发布仅一个月,就有12款优秀手机产品齐聚展位。这让进博会超越了展会本身,成为技术落地、生态聚合、合作共赢的平台。”
今年展会,美国中小企业表现抢眼,意向签约总额近1200万美元,较去年增长5%。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我们的展馆为美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关键支点。作为三年来规模最大、参展企业最多的一届美国馆,我们充分证明了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坚定承诺。”
“与天下同利”的深层支撑,是中国持续完善的开放制度体系。今年,进博会的旗舰报告《世界开放报告》(简称《报告》)迎来5周年,首次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持撰写专章,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合作提升报告全球影响力。《报告》指出:国际贸易冲突加剧,世界开放指数小幅下降;而中国开放指数上升,扩大对外开放成效显著,为跨国公司提供发展空间与合作平台。国际社会应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数字、绿色等领域合作,构建开放共赢的全球经贸新格局。
深化上海贸易枢纽功能,系列支持政策正加速转化为长效红利。本届进博会,上海交易团意向成交金额同比增长5.14%至106.2亿美元,连续八年居地方交易团首位,其中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意向成交额同比增长34%。
采购成交额再创新高的同时,上海更以“入境通(Easy Go)”多语种服务、“进博士”App展位级导航等智能化保障,让92.2万进场人次深刻感受到进博会的“温度”和“速度”。作为进博会的延展,即将于12月19日至21日首次举办的“进博优品交易会”,也是“共享大市场·出口中国”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站,将助力更多“进博好物”展出来、卖出去。
第八届进博会落下帷幕,但其平台作用和溢出效应仍在释放。闭幕当日,第九届进博会企业展签约面积已超8万平方米,多家顶尖企业相约“明年再见”。
贺利氏大中华区总裁艾周平说:“我作为进博会‘八届全勤生’,很高兴亲自参与、见证了每届进博会的成长和成功。贺利氏已经签约参展第九届,相信明年一定会‘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