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春秋假正密集推行。
在陕西省汉中市,汉中市教育局、汉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汉中市商务局、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四部门联合发布《汉中市教育局等四部门关于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工作。《通知》明确实施范围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和幼儿园(九年级只放秋假,不放春假)。春秋假时间安排为春秋假各3天,与法定节假日、双休日等相衔接。原则上春假安排在“五一”假期前后,秋假安排在11月中旬,2025年秋假安排在11月17日至19日。
近日,四川教育厅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省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这意味着,中小学春秋假在四川实现落地。四川实施春秋假遵循“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协同推进”的原则,尊重区域差异,兼顾学段差异,鼓励错峰安排。春秋假一般安排在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的期中前后(即4-5月、10-11月间),原则上分别安排3天。由各市(州)统筹,结合区域实际,弹性制定方案。春秋假可与法定节假日、双休日、春秋游等相衔接,乡村地区可与当地的农忙季相对应,民族地区可结合当地假期统筹安排。
10月9日,随着绍兴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意见,我省11个设区市均已发布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相关文件。其中,秋假方面,绝大多数地市都安排在了11月的不同时间,与周末相连,形成5天假期,如宁波的秋假安排在11月12-14日,衢州为11月19-21日。温州则将今年秋假定在11月期中考后。
2025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江苏省中小学生将迎来多项教育政策新变化。《关于印发江苏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试行将“五一”前3个工作日、“国庆”前3个工作日分别设置为中小学春假和秋假。
此外,佛山、恩施等部分城市也已经有了一些探索。
今年以来,“春秋假”成了一个热点话题。在中办、国办于今年3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商务部等9部门今年9月16日发布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到,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中小学设立春秋假,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业负担,多一些休息时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同时,设立春秋假,可以与家长的带薪休假联动起来,可能会安排外出旅游等,进而拉动消费。彭澎说,各地的春秋假时间可以适当错开,这样也有利于错峰出行。同时,各地的气候条件也差异较大,春秋的概念也不太一样,设置春秋假也应该因地制宜。
另一方面,中小学生放春秋假了,家长没有假期、没法带学生出游、没有时间照看,怎么办?对此,目前,多地已规定由学校提供托管服务。
今年10月,佛山市教育局发布关于春秋假试点政策致广大家长的一封信中,对“家长没有假期怎么办?”回应:将提供这些服务。学校已陆续向家长们了解学生秋假期间的意愿,如您在秋假期间无法照顾孩子,可以将孩子送至学校进行免费托管。校内托管不收取托管服务费,用餐据实收费。秋假期间,将按照日常学生在校时间安排托管活动,平常有提供校车、早午餐、午休等服务的,将正常提供。欢迎有意愿的家长代表到校了解学校托管活动安排。
“孩子在校托管会无聊吗?不会,我们安排了这些活动。”公开信表示,学校会开放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资源设施,在落实专人看护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文体游戏、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等活动。此外,学校也会结合家长需求,按照“自愿、公益、非营利”原则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围绕自然科普、历史文化、劳动教育、科技创新、民俗体验五大类别,设计主题鲜明的实践路线,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真实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