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闭幕。按一年计,本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834.9亿美元,较上届增长4.4%,创历史新高。
本届进博会,一批投资、采购项目集中签约,涵盖技术装备、医疗、食品、生鲜、健康等多个领域。值得注意的是,每年进博会恰逢电商双十一,也让电商平台成为进博“首秀”的新窗口。
盒马进口直采商品负责人张静直言,国家进口政策的持续利好,吸引了更多国际品牌深耕中国市场,为大家创造了从“全球采”到“全球造”的土壤。今年以来,盒马进口直采商品销售同比增长达40%。
与之相对应的,是国际企业的积极投入。11月6日,天猫国际携手来自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的近100家海外新品牌亮相进博会,首发超100款全球新品。这表明,海外品牌加码投入中国市场的热情依然不减。
“在进博会现场的这几天,我深切体会到,中国在众多行业的创新格局中确实扮演着巨大的引领角色,零售业当然也不例外。”宜家全球零售市场副总裁米凯尔·帕姆奎斯特表示,“与之前以‘全球’身份来分享经验相比,我们现在更多地以‘学习者’的姿态,来这里学习、体验、亲身感受未来趋势,不仅是零售业与零售转型的趋势,更包括广义上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尤其在消费品、食品与农产品展区内,直播带货几乎成为各品牌的标配。中国市场的线上消费生态已非常成熟,对于国际品牌而言,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深入理解并融入中国消费者的线上生活场景,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在这个市场获得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大合作力度
八年来,在进博会的契机中,电商平台搭建了一条从“首秀”到“首店”的数字化通路,推动海外品牌实现从“亮相”到“落地”的无缝衔接。
进博会上,AI智能鞋Moonwalkers的品牌方对此感受深刻,其负责人介绍,中国的数字电商、物流与支付体系在全球均处于领先位置,使其无需在本土化运营上过度投入,即可通过电商平台快速切入中国市场。
中国高度成熟的数字商业生态,为海外品牌提供了“即插即用”的入华通道,极大地降低了试错成本与运营门槛。据天猫国际数据,今年以来已有超2000个海外新品牌通过平台开设中国首店,三季度平均每天有7家海外品牌首次在中国线上“开门营业”。
在进博会上,盒马也与西班牙头部橄榄油品牌伯爵达成战略合作。盒马旗下西式美食自有品牌Bello Vitahouse也首次亮相。
“进口美食如今已非常常见,但真正能进入消费者复购清单的并不多。盒马的优势在于了解中国消费者,我们希望把我们与国内供应商共创商品的成功经验复用在Bello Vitahouse上,携手海外品牌与工厂,共同开发适合‘中国胃’的产品。”张静介绍。
与此同时,美团医药健康也首次亮相进博会,开幕两日内便与阿斯利康、拜耳、欧加隆、辉瑞、利奥制药、吉利德科学、杜蕾斯等七家跨国医药健康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其拓展中国市场的重要合作伙伴。
“过去一年,平台上用户进口药月均搜索量过亿。”美团医药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签约的药企多数为长期合作伙伴。
今年进博会还首设跨境电商专区,汇聚跨境支付、跨境供应链和跨境电商等领域头部力量,打造从跨境结算、供应链保障、线上销售到政策咨询的一站式服务生态。
重视线上运营
新品首展是进博会特色,线上平台也日渐成为新品发布的关键阵地。
埃森哲2025年全球消费者脉搏调研显示,中国消费者的线上购物倾向在全球范围内最为显著,43%习惯线上逛、线上买,远高于全球平均的32%,反映出中国线上购物的体验更好。
选项多、价格透明、退换货流程灵活,符合中国消费者对效率和掌控感的需求。
作为连续八年参展的“全勤生”,宜家再度亮相“进博新品汇”平台,此次带来中国新年系列FSSTA全球首发。此前,宜家充分借助进博会“展品变商品”的溢出效应,2022年在进博会首发的电动沙发RULLERUM鲁勒鲁姆,累计售出约7.8万件,2025财年贡献近5万件,占宜家沙发品类全年销售额的26.96%,成为品类销量第一。
即时零售的品牌们也积极投入。斯凯奇中国线上业务及营运管理高级副总裁郑丽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斯凯奇已与京东秒送达成战略合作,于今年Q4上线美团闪购及淘宝闪购,淘宝合作已在执行入住流程,预计于11月正式亮相。目前斯凯奇的即时零售业务覆盖了60多个城市将近600家门店,未来将实现3000+家门店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