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10日讯 规模数据持续创新高下,中国ETF市场发展势不可挡,业内人士正持续如何探索创新、差异化发展ETF,而全球ETF市场已涌现新的发展方向。
在财联社与平安银行共同主办的首届“打造一流投资机构·公募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摩根资产管理亚太ETF专家王伟分享了她对全球ETF发展新动态与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在王伟看来,近年来ETF在全球市场的认可度和接纳度都在稳步提升,而中国ETF市场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
展望未来,她也同样看到全球ETF市场的三大发展趋势。
一是主动型ETF迅速崛起,主动型ETF的年内净流入额在全球ETF净流入额的占比提升;二是创新ETF策略的涌现,如收益增强型ETF、缓冲型ETF、杠杆型ETF等;三是在固定收益领域,主动型ETF拥有更广的投资范围。
中国成亚太最大ETF市场
王伟介绍,随着首只ETF在加拿大诞生,全球ETF资产总规模稳步提升,截至2025年10月30日,已达到18.9万亿美元,ETF总只数达到13103只,其中,美洲占比最大达到71%,其次是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17%),亚太地区占比为12%。
对比全球ETF与非ETF公募基金资产规模,从2014年以来,ETF资产规模的占比从2014年的11%稳步提升到今年7月底的29%。“资金流入的角度也能看到,ETF在过去十五年连续净流入,这也显示了全球投资者对ETF这一投资工具的优势、结构正越来越熟悉和接纳。”王伟分析称。
在亚太区,她提到,中国在今年7月底超过日本成为亚太最大的ETF市场,近一年中国ETF市场的净流入额在亚太地区领先,今年7月底中国ETF资产规模已较2019年增长约7倍,“同时我们也看到,它只占中国股市总市值的5%,相比较下来,美国市场是16.7%,据此我们可以推断,中国ETF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事实上,美国市场上,ETF最初作为市场的流动性释放阀门诞生,当美国资本市场发生波动时,美国ETF的成交量就会随之提升。从2008年至2025年7月底,美国ETF占交易所总交易量的比例的均值长期维持在28%左右,但当市场发生波动或承压时,交易ETF的交易量会与VIX波动率指数一同快速提升。
比如,特朗普在4月初宣布加征关税时,4月7日全美ETF交易量占交易所交易量的占比迅速增至43%。“这也是因为ETF作为一个投资工具,可以在市场波动和承压的时候,允许投资者便利地进行一揽子股票交易,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王伟对此解释称。
同时,她还观察到,越来越多美国非ETF公募基金正转型为ETF,同时,包括亚太地区在内,全球每年新发行ETF数量正在刷新纪录。
晨星和摩根资产管理的数据显示,从2021年开始到今年6月底,无论是美国非ETF公募基金转型为ETF的数量、转型后的ETF总资产规模、转型后的ETF资金流入总额都在每年提升。
全球ETF发展新趋势:主动型ETF迅速崛起
立足当下,王伟分享了她对全球ETF发展趋势的观察,首先是主动型ETF的迅速崛起,“其实,ETF只是一个投资工具,你可以看成一个‘相框’,可以把不同照片放在里面,既可以把被动型策略放在ETF里,也可以把主动型策略放进。”
王伟分析了主动型ETF具有双重优势,一是主动管理,主动型ETF并不是被动追踪指数,而是由投资经理自主进行投资决策,因此也可以在市场发生变化时,主动进行风险管理。二是作为投资工具的ETF透明度很高、流动性很强,且大概率比同策略的主动型基金费率低,因此主动型ETF目前在全球越来越受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王伟介绍,全球第一支主动型ETF于2008年在美国诞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2019年颁布ETF规则,简化ETF发行程序,有利于创新策略的推出,因此,次年美国新发行的主动型ETF数量首次超过被动型ETF,“新冠期间,投资者对风险管控、创新策略等的需求都大幅提升,当时美国市场推出的一系列主动型ETF,捕捉到包括特斯拉在内的一批高成长企业投资机会,吸引了大批资金流入,散户对主动型ETF的认知和接受度也在这过程中提升。” 王伟重温了新冠期间主动型ETF的布局机会。
从数据来看,截至7月底,主动型ETF在全球ETF资产规模占比只有9%,但主动型ETF在年内全球ETF的净流入额中占比达31%;同时,美国今年主动型ETF数量首次超过被动型ETF;发行市场上,过去12个月主动型ETF在美国新发行ETF数量占比达到85%(776只,数据截至2025年7月31日)。
过去10年,全球主动型ETF资产规模基本每两年翻一倍。在亚太地区,主动型ETF也逐步获得监管的批准,澳洲、韩国、中国香港等地已有主动型ETF率先获批,日本、新加坡的主动型ETF也在两年之前相继获批,去年底,中国台湾地区也批准了主动型ETF的发行。
“主动型ETF之所以受到投资者青睐,一是随着对市场不确定性担忧的提升,投资者希望寻找具有策略性、能够进行风险管控的投资工具;二是投资者逐渐认可,主动管理型ETF可以捕捉特定的市场机会,有提升长期回报潜力,因此愿意付出比被动型ETF稍高的费用,获得专业投资机构管理的主动策略型ETF。”王伟提到,美国市场经验显示,主动型ETF的更高透明度的信息披露,不仅未削弱它的竞争力,还可以增强投资者对其信任度。
全球ETF发展新趋势:创新ETF策略受追捧
创新策略的涌现,则是王伟观察到的第二个发展新趋势。一是收益增强型ETF,即主要通过使用衍生品策略,在持有正股的同时出售期权衍生品,获得期权费。王伟介绍,这类收益增强型ETF非常受欢迎。
二是缓冲型ETF,这类ETF也使用衍生品策略,主要目的是对冲市场下跌,在2022年全球行情出现股债双杀时,大量资金流入缓冲型ETF。
最后是杠杆型ETF和单一股票ETF。她提到,单一股票ETF允许投资者可以用杠杆,或反向投资单一股票,在全球市场也受到追捧。
全球ETF发展新趋势:债券ETF发展前景辽阔
王伟还看到第三个发展趋势,即主动型ETF在固定收益领域拥有更广的投资范围。
“以所投资的资产类别来看,股票类ETF在全球市场的规模占比达80%,固定收益类ETF只占17%,但固收类ETF发展前景很广阔。”在她看来,目前,全球固收资产规模达141万亿美元,超过全球股票市场规模(115万亿美元),但债券类ETF资产规模仅为3万亿美元,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王伟尤其强调,主动投资策略在债券型ETF领域的重要性,“事实上,市面常见的债券指数会受指数编制的限制,如彭博美国综合债券指数,对美国58万亿美元债券市场仅覆盖了52%,不涵盖高收益公司债券等多个债券类别。因此,这些债券细分领域的投资,需要主动投资经理进行筛选投资。”
对2024年初以来推出的数字货币ETF,以及近期的私募资产类ETF,王伟也有充分观察,她认为,这都是近年ETF市场的新亮点,显示了ETF资产类别在持续拓展。ETF作为投资工具,具有透明度高、流动性强,成本比较低等优势,无论是任何市场环境下都是非常好的投资工具。
“摩根资产管理也早早关注到ETF市场的潜力,从2014年开始构建ETF平台,结合主动管理的优势,我们把旗下所有资产类别里最好的投资策略拿出来,放到ETF里并推出,目前我们已经是全球主动型ETF第二大发行商,主动型ETF净流入全球居首。”王伟介绍,摩根资产管理目前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主动型股票ETF,主动型债券ETF,管理资产规模达4万亿美元,每年投研投入高达4.8亿美元。
她提到,摩根资产管理将自身的能力与当地市场相结合,摩根资产管理中国2020年推出旗下首只ETF,目前ETF数量达到11只,涵盖宽基,策略型、跨境型等多个类别。“我们致力于持续给中国投资者带来差异化的投资策略,同时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