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科技赛道,XR(扩展现实)产业正悄然迎来新一轮热度。
严格而言,XR并非横空出世的新技术,作为VR、AR、MR等多种技术的统称,早已在几轮产业周期中历经淬炼。
从2016年VR硬件初入公众视野,到2019年Meta推出Oculus Quest引爆市场,再到近年来“元宇宙”概念兴起,XR的各个分支在交替升温与冷却中不断重塑,逐渐走向深度融合。
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XR市场规模预计达到约700亿美元,同比增长28.6%;中国XR市场规模预计达人民币17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2%。
一方面,当下XR已经形成丰富的应用场景,除了游戏、影视娱乐等C端消费外,制造业、零售业、医疗、教育等B端场景也开始广泛布局。另一方面,随着新一批入局者从硬件、内容到平台展开全链条创新,过去硬件性能与内容生态之间的断层正被逐渐弥合。
资本的嗅觉向来敏锐。今年以来,XR领域融资活动明显升温,影目科技、师渡科技、微光科技等硬件企业相继完成新一轮融资。
国有力量也在入场。今年上半年,西安率先成立规模达1亿元的XR产业发展基金,释放出区域资源与产业资本合力布局的信号。而近期,西影集团与陕西省级资本平台长安汇通战略“牵手”,则为这一赛道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01
资本频频押注XR
作为老牌电影制片厂,去年以来,西影集团在XR电影领域持续探索,其从内容创作、技术研发到硬件配套,逐步构建起一套可市场化复制推广的完整生态体系,是西安XR产业中的关键企业。
长安汇通作为陕西省属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在资产运营、股权投资、资本运作与金融服务等领域积淀深厚。
今年9月,长安汇通赴西影集团洽谈,提出将共建专项工作组,依托其百亿级科创母基金与股权直投等多元化资本手段,全方位“投资+赋能+服务”XR产业生态,并吸引更多产业链优质企业落地陕西。
在前不久的“AI&XR电影技术创新大会”上,西影集团与长安汇通、秦创原创投成功签约,标志着西安XR布局迈入“产业+资本”双轮驱动的新阶段。
与常规的单点投资模式不同,此番战略合作,着眼于虚拟现实产业全域全产业链生态发展。
依托长安汇通雄厚的金融实力和丰富的投融资经验,发挥西影虚拟现实电影创新研发和生态布局的优势,各方将从技术创新、内容创作、发行平台、软硬件产品以及影院投资运营等方面全力推动资本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产业、资本优势互补,在XR电影这一新兴赛道中形成独特竞争力,将吸引国内外上下游企业在陕集聚,形成虚拟现实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影视文化创新产业集群,构建起良性循环的产业闭环。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国有资本正在前瞻性布局,这与国家“十五五”规划中“适度超前夯实产业基础”的主基调高度契合。XR技术有望成为未来消费电子终端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战略意义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非国有资本首次青睐XR产业。
今年3月,西安市联合西影集团成立了国内首只XR电影专项基金,规模1亿元的西安XR产业发展基金。该基金吸引了西安财金创新基金、稳远智领基金、西安港资本、数字西安集团等多家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参与,形成“国有资本引导+产业龙头赋能+市场资源协同”的创新格局。
在布局上,将覆盖技术原创研发、标准制定、人工智能创作、内容生成、发行平台、软硬件产品以及影院投资运营等全域全产业链,整合投入各类资金支持,试图打造一个百亿级的XR电影产业生态。
若将视野拓展至全国,越来越多获得融资的XR硬件企业背后,开始频繁浮现地方国资的身影,地方国有资本在XR硬件领域的参与度正显著提升。
盘和林认为,国有资本实力雄厚,能持续向XR领域注入资金,同时也可借助XR产业推动自身的科技转型与升级。XR的关键核心是应用,国有企业在应用探索上资源丰富,既有人才储备,也有多元的应用落地场景,能够有效支撑XR技术的实践与推广。
02
XR的西安样本
资本的动向,向来是观察XR赛道热度的风向标。
在国有资本聚焦西安XR产业的同时,未来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内容资源的不断积累以及技术创新的迭代推进,正逐渐汇聚成这一产业发展的复合优势。这也为更多市场化投资机构的后续入场创造了条件。
盘和林坦言,国有资本有一定的资本杠杆效应,但这个作用能否发挥好,其实关键还是要看技术演进和产品应用场景落地。“市场化的投资机构关心的,是投资回报率,他们会跟随国有资本尝试投资,但要促使资本与产业链深度沉淀并实现长期发展,根本动力仍在于真实的市场需求与过硬的技术实力。”
在这一背景下,西安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样本。
去年9月,西安发布《培育打造XR产业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以电影、文旅等行业为融合方向,开拓XR产业新蓝海。明确西影集团为“链主”企业,依托XR产业基地积极整合资源、构建协同生态,助力区域产业集群加速成形。
于西影而言,作为产业链主导企业,不仅要推进自身创新突破,更需扮演好产业“摆渡人”的角色,实现合纵连横。
具体来看,XR电影对技术支撑的要求极高,内容、技术与硬件三者环环相扣。只有实现全产业链生态布局,才能推动各环节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最终走向市场的规模化普及。
因此,西影将破解产业结构性难题、推动XR电影全链条布局作为首要突破方向。其率先洞察到未来5至10年行业可能面临的机遇与痛点,并以“一椅一影院”的创新形态,重新定义了XR电影的体验边界。
这种“坐观式”观影模式,打破了传统放映的空间限制,降低了观众的体力门槛,适用于全年龄段。配套的定制化头显仅重180克,支持双目8K分辨率与超宽视场角,既提升舒适度,也缓解了眩晕问题,为长叙事、强表达的电影语言拓展出全新可能。
在这一过程中,小派科技、西安比亚迪电子、郦江科创、硅基大陆等一批技术型企业相继加入,共同构筑起XR电影的技术生态底座。
某种程度上,西影在XR电影领域的持续探索,正将原本“单打独斗”的产业链企业,逐渐串联为“命运共同体”,初步勾勒出产业生态的轮廓。
短短一年间,西安XR电影产业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产业链上下游已汇聚二十余家企业,配备从动作捕捉、高精度三维扫描阵列、渲染算力服务到录音混音的全流程专业设施,并搭建起“影谱”AI辅助创作平台、虚拟现实电影全链生态管理服务平台与数字资产交易体系,逐步构建出覆盖创作、制作、测试、发布的全域服务体系。
更值得关注的是,西影正在XR电影领域推动行业走向标准化。
国家虚拟现实电影技术创新中心落地西影,便是一个关键信号。
该中心由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与西影集团联合共建,作为全国首个虚拟现实电影的权威认证与服务机构,可为行业提供虚拟现实电影的技术研究、标准制定、检测认证等服务。
同时,西安XR产业创新中心也在西影落地,推动虚拟现实电影的技术突破,技术突破、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等,双中心将有效集聚产学研合力,为虚拟现实电影全行业提供底层支撑。
当产业基础逐渐夯实、技术壁垒初步建立,并在细分领域取得领先优势,资本的进场便成为水到渠成之事。而资本的注入,又将进一步吸引企业聚集,强化链条、弥补短板、延伸边界,从而撬动更多资本力量持续汇聚。
一个正向循环的产业闭环,正在西安悄然形成。
03
锁定关键赛道
从技术探索迈向生态构建,西安XR产业已悄然越过初始积累阶段,正站在锁定关键赛道、谋划长远格局的新起点上。
盘和林指出,XR产业的崛起将催生一个全新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不仅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也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但XR产业高度依赖创新能力和高端人才资源。除了资金支持之外,能否构建稳定的人才供给体系和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已成为决定XR产业生态成败的关键要素。”
西安坐拥63所高校、超过100家科研机构,加之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活跃的区域消费市场,叠加西影集团在XR电影领域的先发优势,西安发展XR,手里握的是一副“天赋好牌”。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专业院校也在积极回应这一趋势。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纷纷设立了虚拟现实影视技术等相关专业。
此次“AI&XR电影技术创新大会”上,西影集团与北京电影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构建虚拟现实电影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育复合型、专业型人才,未来极有可能成为XR内容创作领域的重要人才孵化基地。
大会当天,西影集团还与多家机构达成合作,覆盖从内容创作、技术研发、生态构建、市场推广等多个维度,一条围绕XR内容的产学研通路正逐步打通。
对这座城市而言,XR不仅是一个快速崛起的前沿产业标签,更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时代机遇:既是技术机遇,也是文化机遇。
今年3月,《国家电影局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正式出台,鼓励尝试新技术、探索新业态,支持电影产业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创新。
一时间,影视公司与从业者纷纷抢滩虚拟现实内容赛道。据统计,目前已有近百部虚拟现实影片申报备案,涉及十余个省份的制作机构,其中10部作品已通过内容审查。
与此同时,主流影展也已增设虚拟现实电影单元。这标志着,虚拟现实电影已正式跻身独立片种,与故事片、纪录片、动画片等并列于电影谱系之中。
西影集团在XR电影领域的持续探索与生态重塑,正为整个电影行业注入新的想象空间。而XR电影本身,也有望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新“船票”。
未来,通过虚拟现实艺术展、沉浸式文旅项目等形式,中国文化将以更具视觉冲击、更富感染力的方式,从西安出发,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