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宋薇萍)作为“2025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之一,一场关于“碳资产管理的战略协同与金融联动”的专题会议近日在上海顺利举办。本期活动也是第九期“高金-紫江大讲堂”活动,与会人士围绕碳资产管理的政策趋势、企业实践与金融创新展开热烈探讨,深入剖析国际碳约束趋势下的企业战略应对,并探索如何通过金融创新工具与市场生态构建,为实体经济绿色转型提供关键支撑。
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SAIF)、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与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协办,高金可持续投资研究中心具体承办。上海科技大学教育、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燕青担任大会主持。
高金创院理事长屠光绍致辞时表示,企业无论是出于绿色发展、经营转型、出海战略还是加强资产管理,都需要快速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会上,他就企业如何做好碳资产管理以及需要哪些外部政策、环境、资源支持分享了自己的前瞻思考,为碳资产价值创造与实现勾勒了一幅清晰的脉络图谱。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朝晖致辞时表示,《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印发一年多时间以来,企业ESG能力提升、市场增效赋能、服务体系优化三大路径同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头雁领飞、雁阵跟进”的良好模式。《上海市涉外企业ESG发展报告》近日也顺利完成,希望该报告能为上海涉外企业的ESG建设工作提供精准导航和实操借鉴,同时搭建起企业、政府、学界之间的沟通桥梁,既为企业传递最新的国际ESG动态和行业趋势,也为政府部门推动涉外企业ESG工作提供实证依据。
会上发布了《上海市涉外企业ESG发展报告》,高金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可持续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严弘教授代表课题研究方就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解读。据介绍,在ESG能力建设方面,上海市涉外企业正从基础搭建走向体系深化,信息披露水平稳步提高,并在绿色低碳转型与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优势;在ESG标准应用与引领方面,涉外企业在“双轨并行”中面临着适配复杂、成本高与能力分化的现实挑战,目前上海正以国际接轨和属地嵌入为方向,构建数据驱动、分级实施的特色ESG标准体系;在服务体系方面,上海正加快构建由政策统筹、功能区联动、专业服务与国际合作共同支撑的涉外企业ESG服务生态体系。整体而言,上海涉外企业ESG建设正从“制度搭建”迈向“能力深化”,下一阶段尚需通过分层提升、系统协同和数字赋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徐鸣一围绕“建设高标准碳市场,引领高质量碳管理”展开主旨演讲。她分析认为,做好企业碳资产管理需把握好三个核心环节:一是做好碳排放管理,开展内部碳盘查,摸清自身碳家底;二是做好碳减排管理,充分挖掘企业碳减排潜力,实现碳减排收益;三是做好碳交易及碳金融,降低企业履约成本,增加企业碳资产收益。而未来要更深层面支持碳资产管理发展,碳市场需要具备政策清晰延续、控排目标明确、推动多主体入市、建立可配额的一级市场、强化风险管理和价格锁定、丰富融资类金融工具、支持跨市场连接、建立分级分类的碳市场信用体系、强化碳能力建设等九大功能,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