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卫星板块表现活跃,资金情绪高涨。卫星产业ETF(159218)今日盘初一度上涨2.45%,冲击三连涨。
成份股方面,航天电子涨超8%,中科星图、臻镭科技涨超7%,中国卫星、国光电器、铂力特、天银机电等跟涨。
资金流向方面,Wind数据显示,该ETF上一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1340万元。
消息面上,据界面新闻,11月9日记者从产业链获悉,中国可回收火箭“朱雀三号”将于11月中下旬首飞。朱雀三号是全球首款全不锈钢液氧甲烷火箭,“不锈钢+甲烷”的组合更注重复用寿命和未来可扩展性,这一设计与SpaceX的“星舰”在技术路线相近。而从发射成本上,朱雀三号与猎鹰9号对标,其目标是将成本降至每公斤20000元以内,基本与猎鹰9号(约为3000美元/公斤)相当。朱雀三号为蓝箭航天旗下火箭,成立于2015年。
东方财富证券指出,低成本运载火箭是破局关键,可重复使用火箭重构行业格局,掌握可重复使用技术成为头部公司赢得竞争的关键。SpaceX通过实现“猎鹰9号”一级火箭常态化回收与复用,实现了发射报价下降与盈利能力提升形成双击:发射单价从数万美元降至2700美元/公斤左右,仅为目前国内商业航天报价的13%-32%,毛利率从25.4%大幅提高至约63%,远期有望进一步突破80%。
此外,试验卫星密集发射。11月9日,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遥六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二号卫星01星、02星、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力箭一号遥九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楚天二号技术试验01星、02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金公司军工机械首席分析师刘中玉指出,卫星产业正迎来关键拐点,科技成长与自主可控属性凸显,当前三重催化共振——政策(牌照发放、航天强国战略)、产业(组网加速)、资本(科创板扩容)共同推动产业进入加速期。 轨道与频段遵循“先占先得”原则,全球年发射量有望从几百颗增长至上千颗。
卫星产业ETF(159218)作为全市场首只跟踪中证卫星产业指数的标的,覆盖卫星制造、发射、导航通信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成分股包括中国卫星、中国卫通、臻镭科技等龙头企业,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来看,该指数涵盖国防军工(51.7%)、计算机(14.9%)、电子(13.8%)等高增长行业。该ETF今年以来份额增长40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