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银基金旗下的新型浮动费率产品——中银品质新兴混合(A类:025184,C类:025185)正式开启募集。
在产品设计层面,浮动管理费机制是一大亮点。今年5月,证监会正式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内容涵盖了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等共25条举措。随着10月末《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意味着业绩比较基准相关实操将进一步细化。
此次发行的中银品质新兴采用的就是新型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产品将根据持有期限、超额收益率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费率。
具体来看,持有期限不足一年,按1.20%的年费率收取管理费。持有期限达到一年及以上,将根据持有期间的业绩表现分三档收取,分别是0.60%、1.20%、1.50%:若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年化超额收益率(扣除超额管理费后)超过6%且为正,按1.5%年费率确认管理费;若年化超额收益率在-3%及以下,按低档0.6%收取;其他情形按1.2%收取。
在浮动费率机制中,作为基金投资的“锚”和“尺”,业绩比较基准起到了衡量产品业绩的作用。中银品质新兴混合的业绩比较基准整体符合行业趋势,由沪深300指数收益率、恒生指数收益率、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和银行活期存款组成,占比分别为60%、15%、20%和5%,其中沪深300指数和恒生指数均为具有代表性的宽基指数。
基金经理方面,中银品质新兴混合将由李思佳拟任。作为均衡派选手,李思佳是周期、金融、成长研究员出身,行业覆盖全面,具备行业配置和比较能力。在组合配置上,她会通过多收益来源避免单一beta暴露,兼顾组合的收益率和波动率,力争获得风险调整后的稳健收益。
李思佳自2023年10月起管理中银战略新兴产业股票基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中银战略新兴产业股票A过去一年取得了43.92%的收益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5.37%,超额收益率为28.55%。(数据来源:基金业绩三季报,截至2025.9.30)
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引发了全球对中国科技资产重估浪潮,科技相关赛道如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半导体国产化等迎来利好。对此李思佳表示,海外AI应用的快速增长催生了相关算力板块的投资机会,引发结构性需求的爆发,同时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持续迭代也成为供给创造需求的新赛道。
多年以来,中银基金不断努力提升投研一体化水平,在提高核心投资能力的同时,旨在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方案的基础上,力争提升持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