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英杰谭丁豪
11月8日,由中国证券报主办,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福建中心承办,厦门金圆集团全面战略合作支持的“2025证券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金圆集团杯·证券业金牛奖颁奖典礼”在福建厦门举行。中信建投证券执委会委员、机构委主任黄凌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参与者,证券行业需找准自身优势与全局工作的结合点,主动融入并服务大局;深耕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主业、明晰战略定位,持续锻造核心竞争力、增强综合实力,在一流投资银行建设新征程中奋勇争先、担当作为。
观大势谋全局把握四个关键
“在全局中定位、从战略上着眼,找准自身优势和全局工作的结合点,才能做到主动融入大局、有力服务大局。”黄凌认为,作为金融从业者,要在“十五五”规划的坐标中读懂国家战略大局,要把握好“四个关键”。
具体来看,黄凌表示,一是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打通科技、产业、金融链条,促成“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凝聚耐心资本、长期资本、专业资本合力,让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从1到100”的扩张在资本市场获得稳定支点,更有力支撑科技创新与产业进步。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金融是资源配置的核心工具,在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中极具价值,依托高质量金融服务可助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成果,这正是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的核心要义。
三是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抓手,全方位构建新发展格局。开放并非单向走出去,而是双向互联互通、制度对接与能力升级。这要求金融业国际化发展需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做到产品兼容、披露清晰、风控穿透、人才国际化,唯有在更高标准开放中锤炼自身,方能在百年变局中掌握发展主动。
四是以数字中国建设为动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算力、算法、数据与场景正重塑产业结构与金融业态,这要求金融行业做实数据确权、估值、入表与合规流通,推动数据要素赋能产业场景,转化为真实融资与交易需求,为优质高效金融服务筑牢支撑。
服务国家大局践行证券业初心使命
黄凌表示,证券行业必须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深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黄凌认为,首先要做精科技金融,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金融“活水”。今年以来,证券公司服务58家优质企业通过IPO登陆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实现融资450亿元;全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1645只,合计规模1.8万亿元。这些资金精准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其次要做实普惠金融,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强助力。一方面,证券公司要向下、向小、向长期发力,灵活设计轻负担、可复制的金融工具,为初创企业、小微企业提供有力支持,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助力居民做好长期资产配置,推动理财回归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为底线、以长期为尺度,提供更丰富优质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让金融温度直达产业现场,让财富管理专业赋能居民资产负债表,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改善构建良性循环。
最后要做深数字金融,为建设金融强国和数字中国增添澎湃动能。对证券行业而言,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是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与投资者的必由之路。
此外,他还表示,要做优双向开放,为各类资金高水平“走出去”“引进来”搭建连接桥梁。要围绕互联互通、跨境发行与并购、全球销售交易三条主线,提升多币种、多市场定价与做市能力。
明晰战略定位加快打造国际一流投资银行
“证券公司需聚焦主业、明晰战略定位,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综合实力,在一流投资银行建设新征程中奋勇争先、担当作为。”黄凌表示。
对于如何加快打造国际一流投资银行,黄凌认为要聚力于三个方面:一是聚力打造“价值投行”。打造一流投行需平衡功能性与盈利性,将功能性置于首位,发挥“投资+投行+研究”“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境内外业务一体化”协同优势,打通业务及境内外价值链循环,把金融资源配置到产业链各阶段与居民财富管理全生命周期,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创造更大价值。
二是聚力打造“数智投行”。打造一流投行需坚定不移推进数字化战略,把握AI产业发展战略窗口期,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优化决策支持、风险控制及客户服务体系,以数字化转型重塑投行服务“底座”,进一步筑牢一流投行核心竞争力。
三是聚力打造“新质投行”。打造一流投行需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在业务、商业、管理等模式上勇于创新,既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自身含“绿”量、含“科”量,又在市场竞争中建立领先优势、引领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