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9 22:32:10 股吧网页版
壹快评|科技向善,“淘宝们”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何涛

  今年“双十一”期间,“强制跳转广告”成了困扰许多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头疼事。其中,淘宝“霸屏广告”引起的投诉举报尤其集中,杭州余杭区相关部门已经对它展开调查。

  根据大量用户反映,近期在使用多种手机APP过程中,仅因手指轻微触碰或机身晃动,就被强制跳转至淘宝“双十一”活动页面。退出之后依然如此,就像电线杆上除之不尽的牛皮癣广告,让人烦不胜烦。

  更严重的是,这种情况日益泛滥,微博、知乎、豆瓣、B站、微信、百度地图等均是易触发强制跳转广告的平台,而除了淘宝,京东、美团、大众点评等也是强制跳转广告的投放大户——几乎涵盖市场常见的绝大部分网购平台。

  这种通过技术手段强行获取用户注意力的做法,已远超正常的广告推送边界,属于对用户设备使用权的公然劫持和数字时代的“强买强卖”。

  专家认为,强制跳转剥夺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自主选择权,不仅浪费用户时间,也破坏了用户的上网体验。同时,其技术实现手段离不开手机陀螺仪和运动传感器数据的调用,涉嫌违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及侵犯隐私权。

  针对移动互联网广告乱象,监管部门早已开展整治。例如,2022年11月,在工信部指导下,中国信通院牵头联合多家平台企业制定了《APP用户权益保护测评规范》,其中对APP触发或跳转的相关参数进行了限定。2023年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要求不得频繁弹窗干扰用户正常使用,或利用“全屏热力图”、高灵敏度“摇一摇”等易造成误触发的方式诱导用户操作。

  不过,上述要求要么不具备强制性,要么缺乏具体违规处罚措施,加上执行层面的各种原因,导致并未产生显著效力,各类强制跳转广告依然屡见不鲜。此次淘宝霸屏广告被调查,表明监管部门对这一行业乱象不会坐视不管,给相关违规企业敲响了警钟。

  实际上,霸屏广告“恶心”的是用户,最终危害的是平台和整个行业。用户对平台的信任是数字经济最宝贵的资产,而霸屏广告这种"强买强卖"行为,无疑是对信任资本的挥霍透支。短期看,平台或许能通过强制曝光提升流量和销量;长期而言,很可能成为消磨用户信任的“杀鸡取卵”。

  而大公司行为往往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当淘宝这样的行业巨头都开始玩霸屏广告,整个行业的竞争伦理必将加速滑坡。近年来,从“二选一”垄断到“大数据杀熟”,从虚假促销到霸屏广告,国内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手段日趋恶劣,显然与头部企业的错误示范密不可分。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大公司几乎都是“科技向善”的倡导者和标榜者。例如,腾讯提出“科技向善”理念并纳入企业战略,京东以“技术为本,让生活更美好”为使命。而淘宝母公司阿里巴巴早在 2022 年就发布了科技伦理准则等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目前旗下淘天集团、钉钉等业务均已建立各自的科技伦理治理相关组织保障。遗憾的是,它们都出现在“强制跳转广告”涉及企业名单上。

  大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其技术运用得当,可以造福用户,赢得商业成功;反之则祸害用户,也将损害自身。基于这一浅显道理,“科技向善”应成为科技企业共同的行为准则,而不只是挂在嘴上、写在公司官网上的口号。

  杜绝霸屏广告,有赖于用户维权、监管尽职,根本上则取决于科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与自律。淘宝等互联网巨头必须认识到,随着法治完善和用户成熟,依靠技术霸权收割流量的模式终将难以为继。唯有真正贯彻“科技向善”准则,将产品、服务品质与用户体验置于首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成功。这也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唯一正道。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