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事会“退场”进行时。
近日,中信证券公告称不再设置监事会,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这是又一头部券商落实新《公司法》要求、推进内部治理结构改革。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约有74%的上市券商已陆续调整内部监督机构。据证监会此前发布的过渡期安排,上市公司应当在2026年1月1日前设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的职权,不设监事会或者监事。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要求同样适用于大多数非上市券商。据监管要求,从事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和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中两种以上业务的券商,也要在2026年1月1日前进行上述内部监督机构调整。记者查阅工商信息发现,随着政策过渡期接近尾声,近期包括国开证券、万和证券在内的多家非上市券商也已启动相应调整,出现监事集体退出、治理结构更新的情况。
上市券商加速落地
随着时间步入2025年年底,上市券商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步入密集落地阶段。11月7日中信证券公告,公司拟不再设置监事会,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按照《公司法》及国家有关部门规定行使监事会职权。公司现任监事会成员拟不再担任监事及监事会相关职务。《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议事规则》等监事会相关制度拟同步废止。
而在10月30日,另一头部券商中信建投亦公告取消监事会,职能转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同日,国联证券、南京证券、东吴证券等多家券商也同步宣布由审计委员会“接棒”原监事会职责。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约32家上市券商通过董事会决议或在《公司章程》中完成修订,明确不再设置监事会,在上市券商中占比约74%。
多位受访人士此前表示,取消监事会并由审计委员会代替其职能,可以使公司的监督机制更加集中高效,减少管理层级,从而加快决策速度,并确保监督活动更贴近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
对于涉及再融资、并购等资本运作的券商概念股也面临同样的调整压力。券商中国记者从投行人士处获悉,沪深交易所在最新一期《上市审核动态》中明确提到,对于计划实施再融资、发行证券购买资产的上市公司,沪深交易所均要求应当在2026年1月1日前完成公司内部监督机构调整。
以湘财证券的控股股东——湘财股份为例,公司在今年3月发布关于换股吸收合并大智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的预案。不久,湘财股份推进内部监督机构调整,在9月中旬召开股东大会,通过关于取消监事会并废止《监事会议事规则》的议案。10月,上述吸收合并项目获得上交所受理。这显示出公司治理结构调整已成为项目推进的重要一环。
非上市券商同步推进调整
除上市券商外,绝大多数非上市证券公司同样面临内部监督架构的调整要求,且要遵循相同的政策截止时限。
据悉,去年证监会也对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的内部监督机构调整做出过渡期安排,具体包括三方面要求:
一是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同时设置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监事的,应当在2026年1月1日前,在公司章程中明确选择监事会、监事或者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内部监督机构;选择审计委员会作为内部监督机构的,应当行使《公司法》规定的监事会的职权,不设监事会或者监事;选择监事会或者监事作为内部监督机构的,不设审计委员会。
二是证券公司经营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和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中两种以上业务的,应当根据《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在董事会中设审计委员会,并在2026年1月1日前,根据《公司法》规定行使监事会的职权,不设监事会或者监事。
三是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属于上市公司或者国有企业的,应当同时遵守上市公司或者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机构设置要求。
考虑到当前大多数券商从事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和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中两种以上业务,非上市券商的调整步伐正在加快。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查阅工商信息进行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五矿证券、华鑫证券、华兴证券、粤开证券、华宝证券、中航证券、麦高证券等在内的15家非上市券商完成监事会取消程序。
天眼查信息显示,比如万和证券10月29日完成工商登记变更,1名监事会主席与4名监事均退出备案,又如国开证券10月21日工商登记变更,所有监事完成“退场”。此外,在9月中天证券、甬兴证券、华源证券、金元证券、华金证券等多家机构也陆续推进工商变更,正式取消监事会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