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交易团配套活动“国际质量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本届论坛紧扣进博会“新时代,共享未来”核心理念,以“质量:AI赋能韧性与绿色供应链,信任促进合作与全球增长”为主题,汇聚来自国际质量科学院、国际可持续与碳认证组织、日本能率协会、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等国际质量及相关专业组织及政府部门、国内外知名企业的领导、专家与企业家代表的7万多位中外嘉宾代表,以线上和线下方式参会。论坛凝聚了强烈共识:人工智能(AI)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成为重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绿色、信任与可持续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益洋表示,上海将依托进博会平台和国际质量创新论坛等渠道,加强国际质量合作与制度型开放,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过积极引入国际质量专业组织,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深化新领域的交流合作,构建高水平质量创新平台,共同构建高水平的全球质量创新平台。

上海市质量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俞光耀指出,市质协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和国际化质量专业平台作用,深化与国际质量及相关专业组织合作,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助力质量变革与强企、强链、强市建设,服务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际质量科学院(IAQ)院长劳尔·莫尔特尼在视频致辞中高度评价了中国在产品质量与创新速度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将质量原则深度融入企业治理与公共服务,推动质量理念持续演进,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对国际质量科学院与上海市质量协会签署的创新性中小企业治理质量合作项目寄予厚望。

论坛的“主旨演讲&嘉宾演讲”环节,美国采埃孚集团电子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部门质量副总裁杰德·马赫夫科、日本能率协会咨询株式会社社长大谷羊平、国际可持续与碳认证组织(ISCC)和Meo碳解决方案总监杨·亨克三位来自国际知名机构和企业的资深专家分享了前沿洞察。在企业家演讲环节,来自均瑶集团、博世中国、百联集团和华建集团环境院的四位企业家分别围绕“四化”战略的智能化布局、人工智能驱动质量变革、构建敏捷韧性供应链,以及品质与创新的匠心坚守等主题,分享了AI赋能质量与供应链转型的创新实践与前瞻思考。

论坛上,上海市质量协会正式发布《首席质量官等级评价实施细则》与《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指南》两项团体标准。前者旨在建立科学、规范的首席质量官评价体系,畅通人才发展通道,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质量领军人才队伍;后者则融合国际卓越绩效模式,为组织管理创新成果的评价提供指南,驱动组织构筑核心竞争力、追求卓越和可持续发展。这两项标准的发布,标志着上海在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赋能质量强企强链、激发质量创新活力的征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本届论坛由上海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指导,上海市质量协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