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陈琳琳
11月7日,来自江苏南京鼓楼区的南京海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anjing Healthnic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下称海纳医药)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海纳医药,成立于2001年,作为一家医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公司经营业务,提供CXO服务(制药研发与生产外包服务),同时拥有专有产品管线,主要通过医药技术转让对该等管线进行商业化。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于往绩记录期间(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六个月)及直至2025年11月2日,海纳医药于中国境内从事药物技术转移的CXO服务提供商中,按获批临床试验及上市许可总数排名第二,于同期提交的临床试验及上市许可申请总数方面亦排名第二。
业绩方面,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六个月,海纳医药的营业收入分别人民币2.65亿、4.10亿、4.25亿和1.78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5,976.7万、7,301.5万、5,329.5万和2,208.4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6月,海纳医药曾谋求在A股创业板上市,拟募资8.5亿元,计划用于海纳医药CXO研发总部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但时隔一年,即2024年6月,海纳医药在经过两轮问询后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深交所决定终止海纳医药发行上市审核。
而海纳医药在申请撤单之前,曾收到深交所的审核问询函,问题涉及海纳医药的业务模式、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等。有市场分析认为,海纳医药IPO失败的原因在于仿制药赛道竞争激烈及自身财务瑕疵。
而后,在今年的3月31日,成都先导(688222)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以现金方式受让股权的方式合计取得海纳医药约65%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成都先导将成为海纳医药的控股股东。
但随即在6月29日,成都先导宣布终止收购海纳医药。该交易终止的原因在于各方未能就交易方案、交易价格、交易对方范围、业绩承诺等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成都先导称,各方对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无需承担任何违约责任。收购宣告失败的四个月后,海纳医药又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