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政政策靠前发力背景下,2025年地方债发行节奏延续“早发力、强支撑”的态势。根据各地财政部门披露的债券发行计划,今年前10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合计超过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3%。
受此影响,进入四季度地方债发行也进入年末冲刺阶段。有关数据显示,10月各地披露的债券发行计划为5406亿元,新增专项债占比达68%(3678亿元),其中10月28日至31日的专项债拟发行规模已超过当月前19天总和。
总体看,地方债发行节奏与规模保持合理适度。经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批准,2025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达579874.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80689.22亿元,专项债务限额399185.08亿元。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合计85457亿元,其中新增债券43615亿元、再融资债券41842亿元。
对于这样的发行节奏,一位财税人士表示,当前剩余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额度大概率在四季度集中发行,这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坚实财政支撑。
在资金投向方面,1—9月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27.7%)、交通基础设施(18.2%)、土地储备(14.2%)、保障性安居工程(12.0%)四大领域。“从10月披露的发行计划看,新增专项债重点支持基建项目建设,同时多地也加大了对房地产领域的支持力度,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等方式稳定市场。”上述财税人士分析。
随着2025年地方债发行接近尾声,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是否提前下达备受市场关注。
对此,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李大伟介绍,今年将继续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据悉,近年来,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每年第四季度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今年财政部将尽早下达限额,支持重点项目2026年一季度建设资金需求。提前下达的限额除用于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外,还继续支持各地按规定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推动地方财政平稳运行。”李大伟说。
财政部表态后,多地也开始启动2026年项目储备工作。目前河南漯河、湖北保康等地已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明年提前批专项债申报情况,项目重点聚焦新能源、新基建等前瞻性领域。
李大伟表示,从地方实践看,这一做法既有利于加快新增债券发行使用,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也有利于推动政府债券市场平稳运行,增强地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研究员汪苑晖建议,虽然当前提前批具体额度尚未公布,但地方政府应尽早谋划明年项目,匹配即将下达的提前批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以做好跨年度衔接;同时也要结合实际需求提前发行使用明年置换额度,把握政策的时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