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是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载体,在繁荣市场、稳定就业、保障民生、对外开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商务部、自然资源部等5部门联合出台《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城市商业体系建设工作作出部署。
在业界看来,《方案》既是对国家商业提质行动的积极响应,更是财政政策在稳增长、促消费举措上的具体实践。
为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各地配套财政支持措施相继出台,通过精准补贴、梯度奖励、专项扶持等多元化手段,为城市商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助力激活消费市场潜力。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既能推动商业设施迭代、业态创新和服务升级,也能进一步完善“示范引领、特色支撑、便民基础”的城市商业体系,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具体来看,《方案》从城市商业布局、业态升级、商品与服务供给、运行保障、空间利用、发展规划和管理体制七个方面部署城市商业提质工作。
在强化财政支持方面,《方案》提出,支持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统筹使用中央财政资金,推动城市商贸流通企业开展运营和服务设施设备改造,丰富门店网点布局。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张祎表示,明确统筹使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下一步可扩大中央财政支出规模,进一步发挥中央在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职责作用,为城市商业提质提供支撑。
此外,《方案》还提出,根据商贸流通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落实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诚信纳税、合规经营,支持城市商业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作用,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地产项目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为城市商业提质提供长效融资支持。
多位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发行符合条件的商业地产REITs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缩短投资周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传统信贷的依赖,缓解债务压力。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指出,针对优化城市商业设施供给方面,若部分地方出现商业营业用房空置现象,还可积极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盘活闲置商业用地,既能破解土地资源闲置浪费难题、释放商业空间潜力,又能为城市商业提质提供优质载体,实现“存量盘活”与“业态升级”。
根据中诚信国际研究院不完全统计,今年1—10月,全国用于土地储备项目的专项债资金约4400亿元,占今年已发行专项债规模的11.1%,占全年限额的10%,其中约1000亿元用于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后续可以加大专项债支持闲置盘活的力度,进一步扩大专项债支持城市更新、城市商业提质的范围,用好资本金政策,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
总体看,此次财政支持体系紧扣商业提质核心任务,形成“重点突破+全面覆盖”的资金投放格局。
对于下一步的政策,商务部流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张祥在商务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将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建设中,指导各地统筹使用中央财政资金,充分发挥各类金融工具作用,推动城市商业设施优化调整、改造升级,为城市商业转型提质提供长效支持。统筹考虑线上线下、商品服务等不同业态特点,推动制定促进城市商业繁荣发展的支持政策和监管标准,持续营造公正平等、创新自由的城市商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