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8 14:17:20 股吧网页版
我国心脑血管患者已超3.3亿 疾病防治知多少 ?这场会议给出答案
来源:财联社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下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但大众对它的认知度如何?比如,哪些因素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前有哪些症状?人们对血脂的控制意识如何,实际控制率又能达到多少?

  在进博会期间,诺华举办了一场以聚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认知误区,破解心血管慢病“管理难题”为主题的圆桌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数字化健康传播研究基地秘书长张建珍教授分享了一组来自《支架(PCI)术后患者疾病和健康管理认知蓝皮书》数据:

  37.61%的患者对需接受支架手术感到“非常惊讶”,存在明显“健康错觉”;81.19%的患者不清楚自身LDL-C的结果,对这一核心指标认知薄弱;支架术后第三次复查率仅23%,不少患者忽视出院小结重要性,缺乏长期复查意识。

  上述《蓝皮书》调研范围覆盖22个省份,累计纳入202位患者,主要聚焦于我国支架术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认知、健康管理行为及社会支持现状而展开。

  “上述数据共同指向一个现实,治疗依从性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深刻的社会与文化问题。医务工作者们应该共同关注和加强健康科普的方式与内容,让患者真正理解疾病、掌握管理方法。” 张建珍教授说道。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心脑血管患者已超过3.3亿,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与之相关 。其中血脂异常,尤其是LDL-C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我国居民对血脂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偏低。

  而要真正实现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防控的体系化、持续化,关键在于让科学权威、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高效触达大众,推动公众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全面转变。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王建安教授指出,心梗发作有很多先兆症状,包括典型胸痛胸闷,还有不典型的牙痛,上腹不适恶心等等,总体来看其先兆症状多种多样,也会因人而异。特别是中青年男性,或是有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的人群,应特别注意监测并控制LDL-C达标情况。

  “心梗后的管理需要‘药物治疗+定期复查+健康生活方式’三管齐下,缺一不可。药物方面,需要遵医嘱长期服药,千万不要擅自停药或减量。另外,对ACS术后患者,出院后1年内需按1、3、6、9、12个月复查,病情稳定后可改为每6-12个月一次。复查绝不是‘走流程’,要查看疾病进展情况,并根据个体达标情况调整用药方案。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借助各类科普工具,加强宣教。” 王建安教授进一步说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教授则指出:“心梗术后植入支架并非一劳永逸,若未长期严格控制LDL-C水平,支架处可能再度狭窄,未放支架部位也可能新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和控制斑块需从源头入手,将LDL-C列为首要治疗目标;查出斑块后,需遵医嘱改善生活方式,必要时坚持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脂治疗药物涵盖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 抑制剂等。近年来,以PCSK9 mRNA干扰类降胆固醇药物为代表的创新疗法,也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为降脂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此次进博会上,诺华展出了多款心血管治疗领域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其中,当初的“进博宝宝”Inclisiran(英克司兰钠注射液)已在华获批两年多的时间,其作为全球首款靶向PCSK9,用于降低LDL-C的小干扰核酸(siRNA)药物,改变了降脂药的既往用药模式,一年只需注射两针即可获得降脂疗效。

  诺华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心血管、肾脏及代谢治疗领域兼创新患者服务负责人管宏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病需要规范治疗、长期管理和‘多病共管’。这些问题单纯依靠创新药物无法解决,药物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患者的正确使用和长期自我管理。因此我们会继续以‘医疗+科普’为核心抓手,助力患者更主动地参与自身健康管理,切实推动”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落地见效。”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