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2025年低碳无机非金属材料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暨第二届玻璃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蚌埠开幕,活动由中国建材集团、蚌埠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与会嘉宾认为,当前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链供应链迫切需要上下联动,加快转型。玻璃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重要分支,已从传统建筑材料跃升为支撑显示面板、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基石,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与产业链整合的多重利好下,将加快开辟出新的增长曲线。活动上,12家单位发起玻璃新材料产业链共链联盟,《玻璃行业高质量、稳增长发展倡议》也对外发布。
产业链供应链联动转型成共识
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石,涉及国民经济的8个行业大类,涵盖34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头链接国家重大战略支持,一头系着民生幸福的安康,不仅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国防军工等重要领域,玻璃新材料、新型建材、陶瓷纤维等材料也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正处于优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建材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常张利表示,材料行业仍面临着产业生态亟待完善,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亟需大规模示范应用,新兴产业有待加快发展的重重挑战。中国建材集团作为现代产业链链长,将充分发挥主体支撑,融通带动,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协同合作为路径,与行业企业共同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刘建华介绍,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建材行业面临大国竞争博弈,国内市场深度调整,资源环境约束增加等诸多因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链供应链迫切需要上下联动,加快转型,共同打造更安全、更绿色、更高端的产业链供应链。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攻关关键核心技术,赋予低碳无机非金属材料现代产业链更多科技动能和创新底色。倡导开放协作、合作共赢。努力在产业链全链条的各环节通过协同运行,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利益共赢。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玻璃协会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彭寿认为,当前我国迎来“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我们更需锚定方向,协同发力。我们要紧抓国家战略的机遇期,以“十五五”布局材料三大领域为契机,让产业发展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要打造创新的策源地,聚焦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新材料、氢能等六大方向,让产业布局与科技前沿同题共答;要构建产业生态的共同体,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链接全球创新要素,畅通跨界合作网络,让产业发展与全球资源同向发力。
央地政企联动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
玻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重要分支。蚌埠作为玻璃之都,始终将玻璃产业作为城市的名片与发展的命脉。蚌埠市委书记、市长马军在致辞中表示,玻璃是蚌埠的一张“金色名片”,我们将坚定不移大抓玻璃产业,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深入推进“智造强市、产业立市”,努力把蚌埠打造成为玻璃新材料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衷心期盼与各方共筑创新平台、共育产业生态、共创应用场景,推动更多前沿技术、创新项目、优质资本在蚌埠对接耦合、落地转化,助力蚌埠加快打造“淮河明珠、智造之城”。
常张利表示,未来将依托玻璃新材料产业链联盟、先进玻璃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的玻璃新材料产业集群,进一步聚焦玻璃制造、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围绕半导体、好房子、新能源、汽车玻璃等多个终端领域应用场景,加快打造玻璃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增长“第二曲线”。
活动现场,玻璃新材料产业链共链联盟正式发起。记者从会上看到,联合发起单位共12家,不仅包括中国硅酸盐学会、上海光机所、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建材总院等研究机构和高校,还包括来自光电显示、光伏新能源和汽车特种玻璃等行业领域的多家企业,如凯盛科技、京东方晟视科技、隆基绿能、协鑫集团、信义光能、福耀玻璃、中煤绿能、耀皮玻璃等。活动上还发布了46项玻璃新材料供需清单,25项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为行业提供更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