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上海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暨宣讲工作动员会举行。
会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罗长远表示,中国是产业链、供应链相对齐备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和营商环境通过转型不断完善,新赛道和新质生产力取得突破性发展,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对外投资拥有特殊的“三优势” (OLI)。在此基础上,需要打造企业出海的“中国模式”。
国内相对齐备的产业链、供应链是中国企业出海的“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与发达国家以往经历不同的是,中国企业出海呈现出“抱团出海”和“产业链出海”的情形,这与中国国内相对齐备的产业链、供应链有关。借助自身的产业链、供应链网络,中国企业可以克服东道国市场不完善带来的障碍。
“全球南方”是中国企业出海的“区位优势”(location)。中国是一个不断转型的发展中国家,经历过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以及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不断成长和壮大,成为出口和对外投资的主力。成长经历决定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南方”具有发达国家企业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更善于应对市场不完善带来的挑战。与北方国家或者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更能适应“全球南方”的市场环境。从这个意义说,全球南方是中国企业出海的“区位优势”。中国企业相对齐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在抱团出海和产业链出海的过程中,有助于克服“全球南方”的市场不完备。
出海可以更好地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在传统赛道和传统生产力领域,中国是后来者,技术和组织模式相对比较成熟和标准化,企业的国际化可以借助出口实现,不一定要到东道国投资办厂。在新赛道和新质生产力领域,中国是先行者,技术和组织模式还在不断变化当中,与出口相比,企业出海是捍卫企业优势更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