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完进博会新闻中心,一位来自瑞典的老爷爷坐进采访间的沙发,双腿交叉,和蔼微笑。
这位没有架子的老爷爷其实是全球精准放疗巨头医科达的创始人劳伦特·莱克塞尔。
1972年,他和发明全球首台伽马刀的瑞典神经外科医生拉斯·莱克塞尔创建了医科达。
老爷子热爱中国:“中国改革开放后,我第一次到访中国,当时街上只有自行车,但我能感到积极向上的活力。如今,‘中国速度’令人赞叹,中国已是医科达全球产品线最全的市场,医科达所有的高端产品都能在中国生产。”
创始人毫不掩饰对中国的好感,医科达也对中国情有独钟。2006年,医科达在北京投资建立研发与生产基地,自成立至今,产量已提升20倍,目前拥有医科达全球最全产品线,实现了医科达全线高端产品的本土化生产,同时培养本土供应商超过100家。
“我们是最早实施中欧‘镜像工厂’战略的外资企业之一,欧洲和中国的产品一个样。”劳伦特表示,这正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医科达能够迅速在中国新增生产线,将与欧洲同样质量的尖端产品供应全球的基石。如今,中国制造的医科达已经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下线10台尖端医疗器械,就有6台要“出海”。
中国不仅是医科达重要的世界工厂,还是推动医科达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医科达2008年在上海设立的软件研发中心,现在发展为医科达全球规模最大的软件研发中心,研发人员数量占其全球所有研发人员总数的50%。
将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生产与创新枢纽,将发展命运与中国深度“绑定”,并非所有跨国企业都有这样的勇气。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医科达这么重视中国?”劳伦特觉得这是中国独特的优势深深吸引了医科达。
首先,中国人口的多样性、老龄化,产生了对癌症治疗的巨大需求,带动公众医疗知识普及和癌症临床研究水平迅速发展,这些因素携手缔造了一个充满机遇的精准放疗市场。
其次,中国是一个坚持开放贸易的国家,同时拥有优秀的营商环境,尤其在医疗器械的审批监管领域。“瑞典是一个深度依赖出口贸易的国家,所以我们深知极端保护主义对全球经济的伤害,它还将剥夺生命受威胁的患者获得治疗的机会。”劳伦特表示,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支持中国的立场,因为开放合作才能共赢,才有希望。
进博会见证了医科达和中国的友谊。劳伦特表示,正是因为参加了进博会,医科达的本土化进程全面提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进博会上首发的最新一代Leksell伽玛刀Elekta Esprit,仅用两年就实现了中国制造。
今年进博会,医科达连续8年“全勤”,把最新的伽玛刀、精准智能放疗平台、精准近距离治疗系统都带来上海,涵盖从外照射到内照射的完整肿瘤治疗体系,除了“秀肌肉”,还为了展现医科达坚持深耕中国的决心——这些尖端医疗器械有一个共同点:由中国制造。

最新一代Leksell伽玛刀Elekta Esprit。 陈玺撼摄

全新一代精准智能放疗平台Elekta Evo。 陈玺撼摄
劳伦特介绍,医科达在中国先后设立亚太创新培训中心、放疗研究院,开展校企联合医学物理研究生培养项目,启动“医学物理人才培养”项目。目前,已有超过4万人次的中国放疗医师受益于医科达的教育培训项目,“我们正不断招揽和培训人才,来帮助中国建立完善放射治疗人才梯队,这是我们回馈中国市场和消费者信任的一点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