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代友
十五运会是一场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袂承办的全国最高规格综合性体育赛事,不仅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更是推动大湾区深度融合的重要契机。
从“1+4”联络机制的建立到“三地三同”办赛原则的践行,从跨境赛事的“无感通关”到“赛事+文旅”的深度融合,十五运会正以体育为纽带,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探索出一条具有湾区特色的融合发展新路径。
十五运会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推动体育与文旅、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将形成“赛事赋能、产业升级、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2024年,广东接待游客8.74亿人次,同比增长12.4%;访港旅客总量达4500万人次,同比增长31%;澳门入境旅客总数3493.2万人次,同比增长23.6%,依托游客数量多、增长速度快的坚实基础,粤港澳三地精心设计“竞赛动线即文旅路线”,将19座办赛城市的体育场馆与文化旅游资源有机串联,构筑出一批文体旅融合的“天然场景”,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文体商旅融合创新实践,培育文体商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
这种全域联动模式让赛事流量有效转化为文旅消费增量,正在成为激发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活力的新引擎。
十五运会的举办,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人文层面,它让三地青年在体育交流中增进理解、建立友谊,筑牢了湾区融合的社会基础;在区域发展层面,它创新了跨境协作机制,推动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制度规则衔接,为湾区治理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产业层面,它促进了体育与文旅、科技的深度融合,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11月赛事大幕的拉开,“无感通关”的便利将直观体现,“赛事+文旅”的魅力将深度释放,科技赋能的精彩也同样可期。
但十五运会的价值远不止于赛事本身,它探索的“三地分工协作、资源互通共享”协同办赛模式、所建立的跨区域赛事沟通机制、所培育的“体育+科技+文旅”融合生态,将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长远发展的宝贵财富。
未来,随着“粤港澳体育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十五运会所激发的融合动能将持续释放,推动大湾区在人文相通、设施互联、产业协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一国两制”实践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生动范例。这场体育盛会终将超越赛事本身,成为大湾区融合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