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忘不了,记忆会更好”,上世纪90年代,禹王生物旗下的“忘不了”牌3A脑营养胶丸曾风靡一时。二十余年过去,禹王生物营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禹王生物”)已于10月2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与建银国际。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4年食品级精制鱼油及其制品销量计,禹王生物是全球最大的食品级精制鱼油供应商,市场份额达到8.1%。
不过,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禹王生物正面临着增长放缓、内外承压的现状。《中国经营报》记者就赴港IPO一事联系禹王生物方面,对方表示,暂时不方便接受采访。
鱼油巨头亮相资本市场
10月20日,禹王生物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禹王生物核心业务是开发、生产和销售精制鱼油、鱼油软胶囊和其他膳食补充剂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禹王生物的故事始于1979年,创始人刘锡潜在注意到一则关于植物蛋白肉的报道后,创办了禹城县城关镇蛋白质厂,这成为禹王集团非转基因大豆产业链的前身。
1989年,禹城县制药厂成立,于1994年与美国天然药物合资成立禹王制药后,开展食品级鱼油的业务运营,并于6月推出针对青少年的“忘不了”牌3A脑营养胶丸,迅速风靡全国。
2000年,禹王制药成为国内首家获批生产DHA和EPA标准品的企业。2015年前后,拥有更全球化视野的刘汝萃(刘锡潜之子)接手其事业,将战略重心转向代工业务。
经过30年的经营,禹王生物已经开发出多种以鱼油为主的产品,包括根据客户要求提供不同EPA和DHA纯度及比例的精制鱼油,超过3000种鱼油软胶囊和其他膳食补充剂产品。
该类产品贡献了大部分收入。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以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的6个月,该类产品分别占总收入的约97.5%、97.0%、98.0%及98.8%。
为登陆资本市场,2025年,禹王生物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为一家获豁免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系列重组,禹王制药及其子公司被注入禹王生物。此外,禹王生物在8月引入了Bayland Health旗下的Velantra作为战略投资者。Bayland Health为美国最大的健康营养公司之一。
股权结构显示,刘汝萃及其控制的实体(惟微投资、传奇投资及LRC Holding Limited)共计持股56%,为禹王生物的控股股东。此外,刘汝萃妹妹刘丕谨、刘汝萃父亲刘锡潜通过各自控制的实体分别持股20.2%、8%,高管持股平台持股0.79%,美国一家营养公司通过新注册公司Velantra持股15%。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禹王生物作为全球最大食品级精制鱼油供应商,此时冲刺港股旨在借助资本市场加速全球化布局。招股书显示,募资将用于海外产能扩建、高纯度鱼油生产线升级及品牌推广,目标为巩固市场地位并拓展宠物鱼油等新兴领域。同时,禹王生物通过上市提升品牌影响力,吸引国际合作伙伴,强化技术护城河,以应对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的竞争压力。
业绩出现下滑
在中国市场,禹王生物自2022年—2024年连续三年位居鱼油软胶囊制造商销量榜首。仅2024年,其销量就达48.7亿粒软胶囊,超过行业第二至第五名总和。
凭借鱼油业务,禹王生物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增长。2022年—2024年,公司营收从5.34亿元增长至8.32亿元,净利润从6729.7万元增长至1.25亿元。
然而,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减少27.02%至3.43亿元,利润同比减少74.01%至2276.4万元,降幅超过了七成。
毛利率下滑是盈利大幅缩水的主要原因之一。禹王生物的综合毛利率由2024年同期的29.6%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0.7%。禹王生物在招股书中称,这主要是终端价格下跌以及此前采购成本较高所致。
原材料成本占销售成本的比重较高,2025年上半年达86.7%。而核心原料毛鱼油主要从秘鲁进口,供应链极易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秘鲁捕鱼配额政策等因素扰动。
多位消费领域专家表示,针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禹王生物可采取多元化采购(如拓展非秘鲁供应链)、战略储备、期货套期保值等措施。同时,通过技术优化提升原料利用率,降低单位成本。此外,加强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可缓解供应链中断风险。
除业绩之外,禹王生物招股书中也披露了合规问题,“尚未按照法律规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该公司解释,主要是由于“庞大的劳动力、相对较高的流动性以及许多雇员不愿意足额缴纳供款”,并称“雇员不愿全额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供款,原因是这需要雇员作出额外供款,而其倾向获取较高的实得工资”。
行业增速放缓
从全球来看,食品级鱼油行业已是成熟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鱼油营养品行业前五大品牌占全球行业总收入的约32.4%。
不过,行业增长放缓是不争的事实。招股书显示,公司以销售额计算,人用食品级鱼油市场规模在2024年反弹至11.2亿美元后,预计又将陷入低迷,到2029年才能逐渐恢复至9.9亿美元,依然没有回到2024年的水平。
国内食品级鱼油市场也没有太多增长空间,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尽管由2020年的10.09亿元增长到2023年25.6亿元实现了翻倍,但此后规模又陷入了萎缩,预计到2029年将下降到12.9亿元。
有从业人士表示,在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以及老龄化趋势下,高纯度鱼油等营养品还是有不错的市场潜力,但最终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是产品品质、产品创新、品牌影响力、渠道等多个方面。
记者注意到,在销售渠道方面,禹王生物较为依赖第三方贸易公司,2022年—2024年,公司通过贸易公司的销售收入占比超50%;膳食补充剂品牌商及鱼油产品生产商的销售收入占比从44.3%降至39.8%,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销售占比仅2%左右。
2025年上半年,禹王生物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其总销售额的比例升至22.7%,其中最大的一家贸易商贡献了8.7%的营收。
事实上,禹王生物试图在新时代重塑自有品牌,但成效不显。2025年上半年,其通过线上自营店及药房直接面向消费者获得的销售收入仅为900万元,占当期总收入的2.7%。
记者查询发现,“忘不了”天猫旗舰店仅2.51万个粉丝,旗下另一品牌“小禹甄纯”的淘宝企业店仅有100个粉丝。而像行业热门品牌斯维诗海外旗舰店超过770万粉丝,官方旗舰店也有近140万粉丝。
有消费者告诉记者,不仅是自己,包括身边的朋友在选择这类产品时会优先考虑国际品牌。一是社交平台种草的比较多,更容易被关注;二是一些品牌进口款和国产款含量不同,就算是国际品牌也会有国内和国外两个版本。
以斯维诗鱼油为例,记者从客服处了解到,国产款鱼油200粒/90粒每粒含:二十碳五烯酸(EPA)354.2 mg,二十二碳六烯酸(DHA)145.8 mg;进口款1000mg:二十碳五烯酸(EPA)180 mg,二十二碳六烯酸(DHA)120 mg;1500mg:二十碳五烯酸(EPA)270 mg,二十二碳六烯酸(DHA)180 mg;4倍高浓度:二十碳五烯酸(EPA)720mg,二十二碳六烯酸(DHA)486mg。
詹军豪表示,未来禹王生物加强品牌端可提升价值链,但需突破三重瓶颈:首先是消费者认知重构,需通过精准营销重塑品牌形象;其次是渠道自主性,减少对第三方贸易商的依赖;最后是品牌运营能力,需构建从产品开发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体系,其代工积累的研发与产能优势,可为品牌化提供支撑,但需长期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