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8 02:20:10 股吧网页版
“六小龙乌镇对话” 他们如何思考AI和未来
来源:新华社

  新华财经杭州11月8日电(记者张璇、魏一骏)千年乌镇,青石板路蜿蜒,一场探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发展走向的对话在此进行。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主论坛于11月7日在浙江乌镇举行,“六小龙乌镇对话”成为关注焦点。今年初,以深度求索(DeepSeek)、游戏科学、宇树科技等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横空出世,引发了世界各国对我国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关注。

  这些前沿科技企业负责人齐聚乌镇,他们正在关注哪些话题?

411749273953349632.jpg

11月7日拍摄的“六小龙乌镇对话”现场。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开源共创,让世界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

  作为一种开放、共享、协同的创新协作模式,开源是对话中一个热词。

  “DeepSeek自创立之初,就走开源路线,以追求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为目标。”DeepSeek资深研究员陈德里说,“在与社区的技术开发者交流中,我们收获了很多有意义的反馈,这反过来也推动了DeepSeek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相信,技术开源会带来更好的合作和共享。”

  2021年,群核科技正处在非常关键的分水岭。群核科技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黄晓煌回忆,当时流量和用户增长很快,数据也积累得很快,公司开源了空间数据集,获得业界认可,为之后在空间智能领域的发展打开了新空间。

  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兴兴认为,过去几年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除了得益于国内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另一大关键原因在于机器人大模型的开源算法,全球顶尖实验室、高校等共同在平台上进行开发,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厚积薄发,互联网积淀厚植AI快速发展沃土。

  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会者不约而同谈到科创企业良好的发展基础。

  黄晓煌说,过去十多年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积累了海量用户和数据,为AI大模型训练提供了坚实基础。空间智能正是大模型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方向。

  王兴兴则感慨于国内的创业环境。他认为,我国对创业公司支持有力,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生态,让创业者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热情和价值。

  在这片土壤中,不少企业完成了从技术探索到产品落地的跨越。云深处科技创始人兼CEO朱秋国分享了创业经历:2018年前后,团队在测试中不断解决机器狗橡胶垫磨损、发热等问题,并逐步调整以适配应用场景。“今年我们发布了人形机器人,最终目标是在一些危险场景代替人、帮助人。”

  ——直面挑战,具身智能仍面临数据与标准瓶颈。

  尽管机器人技术取得显著进展,人形机器人已能做出接近人类的流畅动作,四足机器人也在巡检等场景中替代人力,但具身智能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朱秋国提到业界的一个预言:“到2050年,机器人组建的足球队将击败人类队伍。”然而现实中,具身智能在数据采集和标准制定方面的问题正制约行业发展。“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机器人如何自主移动、如何采集数据、如何使用大量算力,对初创公司都是难题。”

  王兴兴以数据采集为例指出,相比大语言模型有充足的互联网数据,机器人数据规模仍远远不足,业界在摄像头的安装位置等基础问题上也尚未形成共识。“具身智能的模型结构、数据采集量、训练方法以及如何筛选有效数据进行强化学习,目前大家都还处在探索阶段。”

  ——突破边界,脑机接口开启感知新维度。

  在AI技术不断拓展应用边界的同时,脑机接口等新兴技术正带领人类前往从未感知的领域。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韩璧丞介绍:“我们研发的神经控制假肢技术,已能帮助肢体残疾人通过‘意念’控制假肢完成写字、弹琴等精细动作,还可恢复自然步态行走。”这些曾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意念”控制场景,正加速走向现实。

  “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用,业界也在探索帮助盲人‘看见’。”韩璧丞展望道。在他看来,未来的数字化不仅是让机器更智能,更是对人类本身关怀的提升。尽管脑机接口仍面临数据解析难度大、系统稳定性要求高等挑战,尤其在处理复杂神经信号方面存在困难,但这一技术有望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等脑部疾病。

  ——理性前瞻,拥抱AI也需防范风险。

  在AI迅猛发展的同时,这些科创企业也清醒地意识到技术规范的重要性,关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游戏科学创始人兼CEO冯骥分析,AI革命一方面赋能个人,例如有博主已能用AI完成作词、作曲、视频制作等原本需要团队完成的工作;但另一方面,也要警惕技术发展可能导致的科技优势过度集中风险。

411749264327421953.jpg

11月7日,游戏科学创始人兼CEO、《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中)在“六小龙乌镇对话”上发言。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陈德里从时间维度分析说:“短期看,人机协同可实现1+1大于2的效果,我们可以用AI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创造更大价值;但中长期来看,某些工种确实会被AI替代,科技公司应扮演好守护者角色。”

  尽管前路充满挑战,但“六小龙”普遍对AI未来抱有信心。“当技术迈过关键节点后,会迎来跨越式发展。”多位与会者表示,AI发展进程势不可挡,推动可信AI需要技术与监管协同发力,在创新的同时保证安全。在这个过程中,社会需要以开放心态“拥抱现在、拥抱AI”。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