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433亿美元,较9月末上升47亿美元,升幅为0.14%。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当月美元指数上行与全球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形成对冲效应,带动外储规模上升。”
国家外汇管理局方面表示,2025年10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据民银研究统计,汇率方面,10月份,美元指数上涨2.1%至99.8;而非美货币疲软,欧元、日元、英镑兑美元分别下跌1.7%、4.0%、2.2%。资产价格方面,10月份,美联储降息推动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0.8%,美国标普500指数上涨2.3%;日经指数上涨16.6%,创历史新高;欧洲斯托克指数也上涨2.6%。由此全球股债双强对外储形成支撑。
10月末我国外储规模已连续三个月升至3.3万亿美元之上,创2015年11月以来最高,较上年年末也大幅增加1409.9亿美元。
对此,王青认为,这是受年初以来美元大幅贬值,美债收益率显著下行,以及全球主要股指上涨的带动。
展望未来外汇储备规模,王青认为:“未来外储规模有望保持基本稳定。在外部环境波动加大的背景下,适度充裕的外储规模将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提供重要支撑,也能成为抵御各类潜在外部冲击的压舱石。”
国家外汇管理局也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11月7日,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末黄金储备为7409万盎司,较上月末增加3万盎司,为连续第12个月增持黄金。
王青认为,近期央行继续增持黄金,是缘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国际金价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易涨难跌。这意味着从控制成本角度出发暂停增持黄金的必要性下降,而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角度增持黄金的需求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