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中国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末外汇储备3.343万亿美元,9月末为3.339万亿美元。中国10月末黄金储备报7409万盎司(约2304.457吨),环比增加3万盎司(约0.93吨),为连续第12个月增持黄金。
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2025年10月末官方黄金储备连续第十二个月增加,但增量连续第八个月处于低位,符合市场预期。10月美联储继续降息,美国政府持续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独立性施加压力,加之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居高不下,带动当月国际金价继续上涨。这就导致10月央行增持黄金规模降至2024年11月恢复增持以来的最低水平。
不仅我国,各国央行购金需求也持续高涨,黄金已超越欧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储备资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称,黄金脱离了单一主权货币体系,在美元剧烈波动、美元资产信用下滑的长期趋势下,通过增加黄金储备有助于优化我国的外汇储备结构、分散美元资产占比过高的风险。此外,当前全球地缘政治风险高企,区域冲突此起彼伏,黄金的避险和抗通胀属性决定了其仍有较大的投资需求和升值空间,有助于我国外汇储备保值增值。
“近期央行继续增持黄金,主要原因是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国际金价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易涨难跌。这意味着从控制成本角度出发暂停增持黄金的必要性下降,而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角度增持黄金的需求上升。”王青表示。
在冲破4300美元/盎司高位后,国际金价快速下跌至4000美元/盎司附近。渣打中国财富方案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指出,短期内,回调仍有可能持续,不排除会触及3945—4060美元/盎司的支撑区域。“我们将未来3个月黄金的目标价设定为4300美元/盎司,未来12个月的目标价设定为4500美元/盎司。我们之所以结构性看好黄金,是基于地缘政治不确定的考量,以及投资者普遍对美国财政政策、美联储独立性和去美元化的担忧。”
王昕杰指出,从投资需求来看,尽管今年黄金表现强劲,但机构及零售投资者的黄金持仓比例仍然偏低。虽然黄金交易所买卖基金持仓今年上升,但仍远低于2022年的高位,显示投资者资金有进一步流入的空间,最终有望推动金价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