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1月7日电(记者邹多为、丁乐)面对外部冲击,我国外贸展现强大韧性。海关总署11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7.31万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10月单月进出口总值3.7万亿元,增长0.1%。
总体来看,累计增速虽较前9个月微幅回落0.4个百分点,但月度进出口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印证了我国外贸平稳增长态势没有变。
“成绩来之不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庄芮分析说,今年以来,我国外贸态势稳、韧性强取决于供需两个方面:从供给端看,当前我国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随着制造业新动能新优势积厚成势,新技术新产品竞相涌现,创新水平的提升激发了外贸增长潜能。
从需求端看,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对于来自不同国家的特色商品和优质产品的需求持续旺盛,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深入推进,为我国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助力更多全球企业共享中国大市场。
外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新动能增势良好。据海关统计,前10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43万亿元,同比增长8.7%,拉动我国整体出口增长5.2个百分点。其中,“新三样”产品、铁道电力机车、风力发电机组等绿色产品出口增速都达到两位数。向新、向智、向绿等新动能不断涌现,持续推动我国外贸提质增效。
近日,慈溪市富运电器有限公司取暖器生产线全速运转,智能化设备高效协作,工人们忙着检测、包装、装柜,不久后,这批取暖“神器”即将跨海远航,为欧洲、北美等地的寒冬送去“中国暖意”。
“今年订单来得特别早,量也特别大。”车间负责人指着繁忙的生产线说,“我们现在是三班倒,24小时不停机,还是赶不及。”据宁波海关所属慈溪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慈溪市取暖器出口总额达到23.2亿元,其中出口欧盟9.9亿元,同比增长13.1%。
凭借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体系,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不断开拓新兴市场,贸易伙伴更趋多元化。
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9.28万亿元,增长5.9%。其中,东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9.1%,对亚太经合组织(APEC)其他经济体进出口增长1.5%。此外,我国自拉美、非洲和中亚国家进口分别增长1%、5.2%和23.7%。
新业态新模式的加速培育,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眼下“双11”电商促销开启,国内电商企业纷纷抢抓“出海”机遇。
7日,广州花都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内,一辆辆满载服装、箱包等跨境电商货物的货柜车整装待发。经广州海关所属花都海关关员监管后,来自拼多多、抖音、阿里巴巴等多个电商平台共计超1万票的跨境电商出口货物顺利放行,将以最快速度送达海外消费者手中。
作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跨境电商凭借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交易链条短等优势,日益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据海关总署初步测算,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2.06万亿元,同比增长6.4%。
眼下,外贸新动能继续加快集聚。“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市场多元化和内外贸一体化”“优化升级货物贸易”;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前不久正式签署;商务部印发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新政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收支便利化……庄芮表示,这些都将大力推动贸易创新和国际合作,为下一阶段外贸稳定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