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举行。山东招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乐译在大会上进行主题发言时认为,当前黄金行业正处在新周期起点,同时也面临“高金价-高成本悖论”等结构性挑战,他还提出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大路径。
王乐译从历史、当下和价值三个维度分析了当前黄金周期的特点。他表示,回顾二战结束以来的八十年,黄金经历过四次显著上涨周期,每次推动因素虽不尽相同,但背后都反映了全球不确定性的持续加剧。
王乐译说,“从历史维度看,本轮黄金周期仍有较强支撑。”他认为,本轮金价上涨的核心逻辑与以往有所不同,已超越单纯的资产避险,演变为世界主要经济体通过黄金定价权争夺未来货币和经济主导权的体现。各国央行连续三年增持黄金超1000吨。
从价值视角看,王乐译引用世界黄金协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称,截至2024年,全球流通货币总量超过110万亿美元,而全世界已开采黄金总量仅为21.7万吨,全球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约3.6万吨。与法定货币的无限供应相比,黄金供应具有天然刚性,全球每年新增矿产金供应仅占现有存量的1.5%至1.7%。
尽管金价持续走高,王乐译提醒,行业正面临深刻的“高金价-高成本悖论”。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全球黄金开采的全维持成本正与金价同步攀升:2022年行业平均成本同比上涨18%至每盎司1276美元,2023年进一步升至1337美元,2024年突破1450美元大关,预计2025年将在此基础上再上涨8%。
王乐译分析了三大结构性挑战:一是矿石品位系统性下降及开采难度增加;二是全球性通货膨胀带来的要素成本上涨;三是ESG要求带来的社会运营许可成本提升。
“行业的发展焦点,已从资源规模的横向扩张,转向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内涵式增长。”王乐译表示。
面对新周期下的挑战,王乐译提出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大路径。
首先是全球化、国际化。他指出,全球化是中国黄金矿业成为国际矿业强者的必由之路。招金集团正在推进“资源国际化”“品牌国际化”“供应链国际化”三个国际化战略,目前已构建西非、南亚、南美等五大海外生产和资源基地,海外黄金储量近500吨。
其次是科技创新与“四化”建设。王乐译认为,黄金矿业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技术突破,依靠“四化”建设实现效率提升。他举例说,以招金矿业现在的生产基数为准,入选品位每提高0.1g/t、回收率每提高0.1%,带来的效益都将十分可观。
第三是精细化管理。王乐译表示,中国矿企的核心优势在于通过精细化管理激活低品位、复杂难采资源的全部价值。他列举了紫金矿业的“矿石流五环归一”模式和招金矿业在科特迪瓦阿布贾金矿的管理实践,说明精细化管理对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的作用。
第四是资本运作与产融结合。王乐译指出,矿业开发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风险系数高的特点,需要产业与金融形成良性循环。国内头部矿企已探索出成熟的产融路径,包括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重点用于资源整合与产业升级。
最后是协同发展与合作共赢。王乐译倡议行业搭建更高层级、更大范围的产业合作平台,引导黄金矿业企业协同发展,构建中国黄金矿业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