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7 18:05:20 股吧网页版
专访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 农业足够安放我们的理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记者林曦拍摄肖航章启良罗晶晶朱治宣广州报道

  龚槚钦在8-9月的行程,用“忙得不可开交”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从欧洲、泰国出差回来之后,他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国内业务。9月,北京、香港、上海连轴转,然后飞回广州参加了亚布力夏季论坛,以及在极飞科技广州总部接待了一大波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企业家,而后就奔赴新疆,国庆中秋假期几乎都在新疆棉田和员工度过。

  这期间,极飞科技还干了一件大事:9月底,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其招股书披露,2024年极飞科技营收同比增长73.4%至10.66亿元,净利润扭亏为盈达到7040.7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2%至7.4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9.1%达到1.30亿元,已超2024年全年净利润。

  2022-2024年,该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7.9%、18.9%和31.9%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34.3%。根据第三方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4年极飞科技以10.7%和17.1%的市占率分别位居全球农业机器人和农业无人飞机行业第二位。

  对于这一家农业机器人公司来说,提交IPO申请是一个成人礼,这已经距离极飞成立有18年了。

  一直以来,从事农业都被认为是“靠天吃饭”“粒粒皆辛苦”。但对极飞而言,这门古老的行当,却因为科技的融入而变得既“性感”又充满无限可能。过去的十多年里,极飞科技将无人机、无人车等先进的科技成果带入农田,自己也将迎来丰收的果实。

  近日,在2025极飞科技年度大会召开之际,南方财经记者走进位于广州黄埔的超级农场,独家对话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围绕如何吸引年轻人“务农”、无人化的争议、智慧农业的未来以及出海等话题,探寻极飞扎根农业科技背后的商业故事。

  从“航模”到“种地”

  南方财经:你是如何从媒体人、导演进入到农业的?

  龚槚钦:是巧合也有必然。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喜欢户外和大自然,后来在工作中想用无人机航拍,机缘巧合认识了极飞创始人彭斌,一拍即合成为合伙人。最初极飞是面向全球航模爱好者的XAircraft, 直至 2013年,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入我们的视野。当时,我与彭斌受朋友邀请前往新疆库尔勒。在当地一片棉花地中,我们观察到农民正在进行脱叶剂喷洒作业。此时棉花已临近收获期,喷洒后,棉花可实现统一成熟,叶片自然脱落,便于大型收割机进入田间开展规模化作业。

  这一场景让我们察觉到农业领域对无人机应用的集中需求。据调研,仅新疆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约4000万亩,每年9月前后需进行脱叶剂喷洒,且至少喷洒两遍,由此形成的年服务需求规模达8000万亩。按照当时每亩地十几元的服务费计算,该领域的市场规模潜力可观。

  此外,无人机在棉花的喷洒作业中具备天然优势,其作业过程不会接触棉花植株,可有效避免拖拉机作业时对棉花造成的碾压损坏,同时也能大幅降低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我们判断,只要突破效率的瓶颈,未来无人机的作业成本有望低于人工与拖拉机作业成本。因此在 2013-2014年,我们暂停了手中的其他项目,集中资源专注投入农业无人机领域。

  南方财经:“务农”苦不苦?这些年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龚槚钦:我们的苦恼是看到有非常多的农业生产环节,没有办法快速实现自动化。但这也是我们的创业之路,幸福所在。

  发展中最大的困难在战略层面,从行业应用无人机聚焦农业无人机细分赛道,再到农业科技领域,成为一家现代农业机器人公司,每一次转型都面临着行业认知、产业链资源等挑战和质疑。比如聚焦打药、施肥等刚需产品,而非盲目追求采摘等高技术难度但市场小的项目,这要说服团队集中精力做好核心产品,避免分散资源。

  极飞充满着极客文化,大家都想挑战高难度金字塔尖的项目,但是如果往这个方向去,就会进入到一道窄门。公司今天有一千多人,一千多人去做一款到两款产品,是很大的挑战。要像划龙舟一样,所有人都往一个方向去,以最高的效率,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品质去把产品造出来。这种战略的定位和贯彻是最大的挑战。

  南方财经:竞争优势是什么?

  龚槚钦:在农业无人机和农业无人车领域,核心竞争力首先在于对第一性原理的追求。比如传统打药要大量用水稀释农药以保证均匀,而我们的创新工具能以极少水量精准输送农药有效成分,仅水就能省下上千倍,能耗也大幅降低,让小型设备有了和大型农机竞争的前提。其次是无人化与智能化加持,无需人现场操控,能实现一人管多地的指数级效率提升。今天一台无人车就可以管一个几百亩的果园。

  我们的护城河在于无人机和农业领域的技术、人才、方法论积累。专注无人机18年,无论是配套的电池、控制系统,还是材料科学,我们已经打磨出了一个非常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如今再加上AI技术,能实现稳定制造和成本控制,别人短期内要复制这种能力非常困难。我们在出海过程中也看到很多海外的友商,在复制极飞的一些技术,但是没有像国内如此高效的供应链,要么造不出来产品,要么造出来的产品很贵。

  让农业变得“性感”

  南方财经:农业被认为是“看天吃饭”的行业,怎么吸引年轻人的加入?

  龚槚钦:关键看两点:能不能赚钱、工作是否体面。过去大家对农业印象不好,是因为劳动强度大且收益低。但有农业无人机的话,一天能作业500-1000 亩地,就算每亩挣5元,一天也有5000元收入,还只要简单操控,换电池、加药,收入比很多城市工作还高,这样的工作自然有吸引力。所以首要的是用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效率上去了收益就高,就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年轻人来了又会让行业变得“性感”,比如加入新的设计元素、改装车辆等,打造新农人形象。

  极飞超级棉田项目是 2021 年启动的。当时极飞无人机已在棉花田、稻田广泛应用,还发布了第一代无人车、拖拉机自动驾驶仪、农场管理系统,我们就想把这些产品放在同一个农场,看能否实现农业生产管理无人化、提效。新疆是我们最早探索农业的地方,棉花也是我们熟悉的作物,就决定租地尝试。一开始我们就想挑战传统,设定了两个人管3000 亩的目标,经过三年的时间证明可行,最终平均亩产达到529公斤。

  两个年轻人能种出比老农户更高的效益,一方面是用了自动化、无人化技术节省成本,另一方面是践行科学种植理念,靠数据和可复制、可积累、可迭代的方式种植,而不是凭经验或 “看天吃饭”。

  南方财经:无人化会否产生一些争议?

  龚槚钦:我们刚开始也担心,但事实证明不会。农民通过工具,来帮助他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效的工作,何乐而不为? 事实上,农村劳动力的流失率很高,弥补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状。农业机器人产品一年几万台远不够。这些产品并不会抢走农民的工作。我们希望当工具使用以后,农村的经济效益增长。只要它增长,就能养活更多人,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去。而新农人们不需要做具体的施肥、打药、除草工作,都可以交给机器人;他们甚至可以开咖啡馆,开民宿,从事服务行业。这样的话农村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十来年,我们通过极飞学院培养了16万名“新农人”。初期,飞手大部分是年轻人,这几年随着无人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操控变得越来越简单,效率也变高了,很多农场主购买,大龄飞手的比例越来越高。甚至多了很多女性飞手,她们可能更擅长一些精细化的操作,一些多任务的工作,作业记录要比男性飞手还要多。我们看到这些用户的收入提升,社会地位、家庭工作分配都在发生变化。

  南方财经:农业无人车今年上架了京东618活动,为何考虑跟电商合作?

  龚槚钦:电商带来的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曝光。研发团队在思考农业无人车的时候,它不仅仅是拿来打药,还能帮忙运输,做一些苦活、累活、脏活。未来农场或者是新农人的家庭农场里面,都会需要一个智能的伙伴。我们希望通过电商、直播带货,让更多年轻人看到,农田里面有新工具诞生了,一个机器人伙伴。我们接下来会借助更多的平台去推广。

  南方财经:极飞业务遍布全球,出海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龚槚钦:极飞2019年开始做全球化,第一站是日本,经历了从照搬国内产品模式到逐步本地化的过程。规模小的时候,照搬可以,但规模扩大后就会产生文化差异,产品设计、使用方法、商业模式需适应当地情况。比如第一代无人机在日本作业时,因当地严格规定地头不能有农药残留,我们通过技术改进让无人机转弯时回收外侧喷头农药。

  在中国,我们的移动网络非常发达,有一次我开越野车去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都有5G信号。但是在欧美很多农田是没有4G/5G信号,为此我们开发了适配的软硬件版本,进一步扩大了业务范围。目前,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落地了约7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申请专利四千多项,2024年海外收入已超总营收的三成。

  南方财经:国内很多人喜欢买泰国大米,产品有出海当地吗?

  龚槚钦:我们在泰国曼谷有一个超级农场,不仅有水稻,还有蔬菜水果的种植。泰国有几十家经销商在卖极飞无人机、无人车、水阀等等产品。东南亚地区近几年在快速经历城市化、工业化过程,年轻人也大量被吸收到了工厂、城市里面,农村面临着年轻人越来越少的状况,所以也在寻找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对于我们发展农业无人化装备是很好的契机和机遇。

  南方财经:外国的年轻人也不愿意回家种田了?

  龚槚钦:前不久在澳大利亚,我们发现很多农场挂牌出售,因为老人想住到城里,医疗设施更便利,但是年轻人不愿意回来接管农田,更愿意从事金融、IT行业。就算在美国,很多拖拉机、农场大飞机的驾驶员年龄也越来越大,再去驾驶这些设备也会吃力了。所以全球很多地方的农业种植都在考虑无人化、智能化的产品。

  “极飞的未来取决于农业的未来”

  南方财经:极飞科技虽然名叫科技,为何一直专注在农业板块?

  龚槚钦:农业科技本身也是科技的一部分,有研究种子、农药、化肥的科学公司,有研究农业智能化装备的,还有研究农业生产管理、物流等等的供应链公司。农业是最需要科技的产业之一。农业生产工具跟消费类产品很不同。我们通过大量的研发,创造出一个产品或者一个解决方案,帮助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去降低成本。然后农户省下来的钱我们分得一点,这是我们的商业模式,是可持续的。要让人真切感受到生产过程可以降本,他才愿意来购买产品,我们才能获得利润。所以反过来讲,如果产品不行,不能真正帮用户降本增效,广告做再多也没用。

  随着城市老龄化和农村老龄化,农田无人化这个趋势会越来越快。在农田里面,拖拉机会最先实现自动驾驶,因为它是在封闭环境。中国驾驶拖拉机的平均年龄都快到55岁了,这些拖拉机手在未来5-10年就开不动了。年轻人不愿意开拖拉机,所以拖拉机的自动驾驶会率先到来和普及。农田机器人,农田灌溉系统都会无人化,所以研发还得加快投入。

  南方财经:极飞的边界在哪里?会进入消费级市场吗?

  龚槚钦:在我跟彭斌的心中,我们觉得农业的边界已经非常大。除了传统种植业以外,还有林业,还有畜牧业,还有渔业,还有未来智慧农业等等。农业足够安放我们的理想,目前不会想进入到消费级等领域。那是另外的壁垒,我们也敬畏那些领域和公司,所以不会轻易到里面去。

  南方财经:有人说极飞是慢公司,但投资人有没有一些要求?

  龚槚钦:我们非常幸运,从2014年拿到第一笔融资,到最近拿到广州开发区的战略投资,都是处于一个很好的创业时期。当时瞄准了无人机这个赛道,今天看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低空经济我们是先行者。在过程中,由于战略上很坚定,战术上也很集中,我们熬过来了,所以能够在产品开发到落地推广,到后来规模化生产都有资金支持,并且实现正向盈利。

  南方财经:极飞现在的盈利是健康的吗?

  龚槚钦:对,我们是可以自我造血的。我们迎来一个新的契机,低空经济也好,机器人也好,AI也好,都是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面,我们有市场规模,又有很好的技术积累,还有用户的肯定。这三方加持,要再获得资本或是其他外界的认可,相对来说要更容易一些。

  南方财经:你有想过,未来的极飞科技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吗?

  龚槚钦:我一直在思考农业的未来,因为极飞的未来取决于农业的未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人类很快可能就不用担心吃饭这件事情。我们会迈过需要自己去耕种的时代,进入到一个有机器人,有人工智能去为我们提供食物的阶段。目前就机器人和AI技术来讲,种出足够地球上80亿人,甚至未来更多人口吃饭所需的食物完全可以实现。极飞会持续开发有这种能力的机器人。

  今天的极飞还不敢说去改变农业的现状,但从自身的角度来讲,做这件事情很幸福。因为智慧农业是一个天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事情,既是我们的主营业务,又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无人机在农田里面作业过程中,它会产生经济价值,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公益。如果能让农民赚到钱,这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随着新能源技术, AI、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中国的智能农机一定会是全球最领先的。中国的产品制造供应链的完善程度,绝对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甚至这些国家全部加起来都没有中国的供应链这么完善。未来10年、20年、50年,农业机械设备都会变得电动化和智能化。今天的新能源汽车,中国就是领先;未来的拖拉机、农业机器人也将走同样的路径。这只是时间问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