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法兰克福11月7日电(记者尹亮)德国经济研究所(IW)最新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德国企业计划在2026年裁员。这项数据是该研究所对近2000家公司进行调查得出的。这显示德国经济复苏预期并不稳固,特别是德国工业界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或将让德国经济情绪再次恶化。
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德企明年或将裁员
当地时间11月2日,位于科隆的德国经济研究所发布最新的调查报告称,36%的德国企业计划在2026年裁员,只有18%的企业会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此外,四分之三的德国企业预计2026年的产量比现在少或最多与现在持平。
根据调查,当前德国企业对2026年的商业预期不及今年春季调查预期。四分之一受调查企业预计2026年的生产或业务活动将高于2025年,但近三分之一的企业预计会出现下滑。报告认为,通过将当前预期值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德国企业并未出现明显的情绪波动,也未出现具有显著复苏特征的经济转折。这与此前慕尼黑经济研究所发布的商业景气指数有一定的出入,显示出德国经济情绪仍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无独有偶,11月4日,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发布《德国中小企业展望报告(2025)》指出,德国中小企业的员工数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但最近创造的新就业机会有所减弱。这个报告是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对营业额不超过5亿欧元的公司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德国中小企业拥有3300万员工,一年内增加了超过20万名员工,达到历史峰值,但预计2025年德国就业市场将面临停滞甚至下滑的态势。同时,仅有39%的中小企业实施了投资项目,这一数字与上一年持平,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此前,德国大企业如梅赛德斯-奔驰、大众、采埃孚、大陆集团等均发布或开始实施了减员计划,裁员阴云持续“笼罩”德国。
德国工业界正在面临沉重压力
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报告,德国工业行业的前景尤其黯淡。德国工业界长期存在的投资危机或将愈演愈烈,工业基础在发展道路上仍将面临更大压力。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工业领域持续缩减的用工规模仍将在2026年延续。41%的工业企业计划裁员,仅有15%的企业计划扩招。27%的工业企业预计明年产量将有所增长,但仍有36%的企业预测会出现下滑。
该报告分析,德国工业正遭受贸易争端、地缘政治动荡及其引发的全球经济疲软的严重冲击。此外,原材料供应再次面临风险,高昂的能源成本、监管费用、人力成本以及汇率升值,更使得德国企业竞争力持续走弱。特别是国际政治格局的重新洗牌引发的不安情绪正在抑制投资,进而拖累德国部分经济领域。
事实印证报告所言不虚。10月以来,“安世半导体事件”引发全球供应链的剧烈动荡和市场高度关注。以大众为代表的德国车企高度依赖安世半导体产品,一度面临部分车型停产的严峻压力。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甚至表示,如果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安世半导体芯片交付中断的问题,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就会导致严重的生产限制甚至停产。
“短期内这对德国汽车行业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但德国又很难单独通过本国来直接解决问题。”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认为,这将极大打击德国市场和工业企业的信心。
德国经济向内找动力向外找机遇
针对德国经济疲软的状况,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纳格尔11月3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德国央行的角度来看,德国作为一个老龄化社会,必须工作更长时间,以维持自二战结束以来几代人建立的繁荣。近年来,纳格尔已经多次提出通过提高德国退休年龄的方式来推动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记者调研发现,虽然目前德国经济形势不断承压,但部分德国企业向海外投资的热情依然高涨,特别是中国仍是他们的重点区域之一。铭普思建筑工程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罗杰·舒尔茨对记者表示,虽然当下世界动荡不安、经济形势非常复杂,但他们仍计划在中国拓展业务,今年将在中国注册第二家公司。
分析人士表示,虽然德国大企业受全球经济变局冲击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但中小企业仍可能成为德国经济的积极因素。根据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分析,尽管面临经济“逆风”,德国中小企业过去一年销售额略有增长,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利润率在持续的成本压力下依然保持强劲。有迹象表明,中小企业的投资也在谨慎复苏。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迪尔克·舒马赫表示,德国中小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困境,投资意愿也较低。但在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下,德国中小企业也展现出高度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