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咖齐聚,资本巨头云集。11月6日,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江苏专场、第二届国联投资人大会在锡开幕。
据悉,本次大会由无锡国联集团、新浪财经牵头主办,国联民生证券、锡创投等机构承办,以“锡引全球资本,赋能现代产业”为主题,深入探讨天使投资、重组并购、空天与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的前沿动态,并围绕绿色转型、ESG投资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等议题设置专门议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现场获悉,国联集团生态联盟正式启动,无锡产业招商地图发布。联盟汇聚包括华为、阿斯利康、中金资本等在内的全球顶尖企业与机构,旨在共同打造“资本驱动、产业协同、服务赋能”的协同生态体系,为未来创新发展注入最强动能。
大会期间,与会嘉宾从全球视野、可持续金融、法律保障等维度作主题演讲,与会专家学者围绕“ESG与证券业新质生产力”等主题展开主题分享,人工智能和先进计算、天使投资、重组并购、空天与低空经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专题分会场活动同期举办。
周诚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周诚君在致辞中提到,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持续深化,资源约束渐成发展桎梏,绿色低碳技术转化尚待突破,全球可持续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他指出,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更肩负着引导资源配置、赋能低碳转型、支撑包容性增长与守护生态安全的关键使命。推动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良性互动,能够有效疏通可持续发展的堵点难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支撑。
当前,中国绿色贷款规模稳居全球第一;绿色债券市场跻身世界前列,特别是今年以来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已远超2024年全年总量。周诚君表示,“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市场对绿色发展方向的坚定认同,是金融资源向绿色领域系统性倾斜的生动写照,更是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深度融合的鲜活实践。”
周诚君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使命,不仅在于防范风险,更在于激发活力、创造价值、塑造未来。“期待各位开放交流、凝聚共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扎实的举措、更紧密的协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包容、更有力、更稳健的金融支撑。”
陈文辉:股权投资基金赋能科创产业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在演讲中谈到,要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前瞻布局未来的产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情况之下,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
陈文辉表示,今年至今港股IPO大幅回暖,A股IPO情况也在政策精准引导下稳步地结构性改善,其中受益者主要集中在“硬科技”领域,包括新材料、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行业的企业,新兴产业类IPO公司占比超九成。
他还提到,截至10月30日收盘,美国前十大市值公司除了最后一家巴菲特的BERKSHIRE,其他九家都是科技公司。在10月29日,英伟达市值达到5.01万亿。“如果和GDP相比,英伟达市值几乎和日本GDP相当,远超排名第四的德国GDP。由此可以看出科技产业的重要性。”他说。
谈及股权投资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给出了四个建议: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持续退出渠道优化、真正赋能科创产业。
陈文辉称,股权投资基金要想高质量发展,需要完善很多外部环境。最主要的还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真正赋能科创产业,为其提供极大帮助,才能使得自己在这个行业具有竞争力,也使得这个行业具有吸引力,也使得科创产业的产业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依靠。
黄忠:ESG是绿色产业出海的语言
在演讲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中心可持续金融工作组秘书长、可持续金融学院(SFI)联合创始人黄忠提到,截至2024年,全球绿色经济营收已经超过5万亿美元。过去的十年,其复合增长率速度惊人,已经超过15%,成为仅次于高科技的新兴板块。其中,亚洲贡献了增长的40%,尤其是中国,不仅仅在制造端有优势,在气候科技、绿色科技中也有明显的制造优势,同时也是绿色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从金融角度来讲,黄忠表示,中国的金融环境是很有特色的环境,这个环境和气候科技投资的六层资本结构可以做非常好的吻合。“归根到底,很多气候科技投资项目不是技术问题,更多是在资本结构设计方面有问题,这是决定一家中国气候科技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
他特别强调,如果国内的气候科技产业要想走出去,要具有国际化的气候叙事能力,这非常重要。
最后,黄忠指出,如果未来的绿色产业要出海,ESG应当要做成融资的语言、创新的语言,重要的是要做成出口的第二语言。“绿色是方向,是驱动经济转型的根本指导方向。安全是底线,保障可持续独立,包括能源的独立,资本的安全。更重要的,增长是目标,因为中国的气候科技产业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国联集团年内投资总规模达62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无锡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凭借“科技赋能”与“人才驱动”双核引擎,正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目前,无锡已拥有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7个超2000亿元现代产业集群,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碳中和、氢能和储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人工智能和元宇宙、深海装备、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持续涌现。同时,锚定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无锡集聚A股上市公司125家,拥有市场主体114万个,2024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9.5%。
植根于无锡,国联集团自1999年成立以来,形成了“金融、实业、投资”三驾马车产业布局,目前总资产超3300亿元,管理金融资产规模超2.2万亿元,管理基金规模超2800亿元。
此外,开幕式上同步进行了项目签约和基金签约。2025年国联集团完成投资项目394个,投资总规模620亿元,重点覆盖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先进制造、双碳节能、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新设基金89支,基金总规模342亿元,招引28个项目落地无锡,投资总规模达1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