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1月7日讯为进一步规范“免密支付”业务开展,切实保护用户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11月6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发布《关于加强“免密支付”业务安全管理的倡议》。从支付服务主体与用户两方面提出倡议,进一步规范“免密支付”业务开展,切实保护用户权益,规范免密支付使用。
协会倡议支付服务主体从五个方面加强“免密支付”业务的安全管理:一是规范授权流程,确保用户基于真实意愿开通,杜绝默认开通,充分保障用户的选择权与知情权;二是强化商户风险管理,提供交易限额管理功能,避免为高风险商户开通相关服务;三是加强交易环节监测,防范资金损失风险;四是切实保护用户权益;五是持续做好业务跟踪与规范管理。
对用户而言,协会建议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手机设备和账户的安全防护,例如启用双重验证、定期更换密码等。同时,提高风险识别能力,警惕各类营销诱导,避免在公共设备上留存支付信息。用户还应定期检查免密支付签约状态,关注交易提醒,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冻结或关闭账户。
记者注意到,当前免密支付市场的确存在一些乱象。去年1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一些经营者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小额免密支付和部分银行小额交易无短信提醒的漏洞,在各类app中植入广告链接,点击广告就会自动跳转免密支付,消费者无意中点击即被跳转扣费并自动续费。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协会这一倡议从支付服务主体、支付用户角度分别切入,既给予了用户全面的免密支付风险提示,也给支付服务主体后续的免密功能细化调整提供了有益指引。
苏筱芮预计,后续支付服务主体将积极响应协会倡议,针对目前免密支付产品设计、使用提示、客服咨询等重点业务环节进行调整,不断强化与完善免密支付领域的金融消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