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地是GE医疗在中国的第一个国产制造基地,也是GE医疗全球最大的影像设备制造基地。事实上,GE医疗全球销售的每三台CT中有近两台产自北京基地,北京产线正在供应全球市场的需求。”11月6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期间,GE医疗中国CT业务总经理惠飞在接受时代财经等媒体采访时如是表达出GE医疗CT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变化。
据GE医疗透露,Expert X新量子CT在此次进博会是全球首秀。该款产品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集成4D心脏成像技术及第三代多核深度学习平台,通过算法与硬件的深度协同,实现影像链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在优化复杂心脏检查评估、微小病灶极速精准检出上均有创新突破。
与以往的CT相比,这一个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CT核心转速达0.23秒/圈,无需连接电极片即可完成任意心率患者的全心脏CT扫描。在超高时间分辨率基础上,4D心脏成像技术可在毫秒级连续采集图像,实现“全心动周期”可视化,一次心脏CT扫查可覆盖传统多次冠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信息,大幅提升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等复杂病例的诊断效率,协助临床进一步提升手术精准度。尤其在AI赋能以后能够将检查全流程自动化,甚至在传统需30分钟以上的后处理流程压缩至5分钟内。
惠飞对时代财经等媒体表示,Expert X新量子CT搭载第三代多核深度学习重建引擎,在量子平台常规能谱全域深度学习重建系统的基础上,针对心脏、肺部等需要更高图像精度的检查部位,将AI驱动的高精度影像能力进一步精细扩展。同时配合无心电扫描技术,可以不用贴电极片监控心率变化,这对于老人、小孩、女性或是重症患者而言,既能保护隐私,也能减少因患者幅度过大或者行动不便而造成的误差影响。
“目前,新量子CT还在注册拿证中,拿证之后将首先供应中国市场,然后布局欧洲、日本等地区,进而走向全球市场。”惠飞对时代财经透露,该款产品预计明年6月在中国拿证。
这并非GE医疗今年亮相进博会的唯一全球首秀产品。此次进博会,GE医疗围绕重疾精准诊疗、介入与手术治疗、数实融合三大覆盖领域,展出近40款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其中,18款首发新品中有9款实现全球首秀,这之中有60%为中国团队主导研发。
GE医疗提供给时代财经的一份资料显示,此次进博会新品数量、全球首秀规模及中国创新浓度均创下其历届进博参展新高。
GE医疗MR设备展台工作人员告诉时代财经等媒体,其全球首发的MR-PET无辐射实时代谢磁共振,将MR影像诊断从“看结构”推升至“看代谢”的新维度,也在中国实现了本土化生产。这一医疗器械已经在今年年初在中国拿证上市。目前,有一台在海南省人民医院通过“先行先试”政策进入自贸区,后续将继续在国内头部医院论证,进入大三甲医院使用。
目前,该MR-PET无辐射实时代谢磁共振平台已落地GE医疗天津基地生产,并且在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全球顶尖机构同步开展临床测试与科研合作,共同推进其在脑科学与肿瘤代谢等前沿领域的探索与应用。
往届进博会的“全球首秀”,多为国外引进产品的展示;如今的“全球首秀”,已悄然转变为国内团队的自主研发成果。针对这种变化,上述工作人员以MR-PET无辐射实时代谢磁共振为例告诉时代财经,国外普及、临床转化速度不及国内,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设备,还涉及创新的氘标葡萄糖的药物,这意味着需要药、械有一定的联合,一起推动临床进展,但国外在这一方面是缺少成熟药物供应的。
可以看到,本土化创新、本土化生产已是跨国药企入局中国后逐渐强化的策略。以GE医疗为代表的跨国药企持续深耕本土化,目前,其已经实现了本土化研发、本土化生产,而在产品上市环节,中国市场甚至超越全球其他区域,成为创新产品的首发高地。
如今,GE医疗累计通过进博会平台推动超过50款首发新品进入临床应用,并持续深化在中国的国产布局。2024年,GE医疗天津基地启动五年5亿元投入计划,致力于打造磁共振东半球总部,其创新研发中心大楼将于今年年底投入运营。这是除美国之外GE医疗全球唯一的磁共振系统级研发基地,而天津基地将承担GE医疗全球超半数磁共振产品研发任务。
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宋为群在进博会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GE医疗总部对中国市场非常看好,正在不断投资。我们在中国有7个工厂,本土研发团队约1800人。GE医疗在看中国市场的时候都是看长期的,全球CEO在不断地跟内部、外部讲,尽管我们在中国暂时遇到一些挑战,但是长期看好中国的市场发展,我们仍然会不断加大投入,把GE医疗在中国的战略融入‘十五五’国家的规划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