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部农业贸易协会(WUSATA)执行董事兼CEO费恩霍夫(Jason Fearneyhough)虽然来过中国很多次,但却是第一次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此次他带着6家来自美国西部的农产品企业参展。
除了WUSATA,第一财经记者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美国食品与农业馆的现场看到,爱达荷州有关部门、加州葡萄酒协会、美国肉类出口协会、美国家禽蛋品出口协会、美国稻米协会、美国马铃薯协会、美国国际棉花协会、美国威斯康星州花旗参农业总会、加州巴旦木协会及多家中小企业纷纷参会。
此次的美国食品与农业馆由上海美国商会再次携手美国农业部组展。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表示,连续第三年举办美国食品与农业馆已超出此前预期,在中美近期贸易磋商及双方就扩大农产品贸易等问题达成共识的背景下,本次展示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美国商会主席雷蒙(Jeffrey S.Lehman)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本届进博会上的美国食品与农业馆占地350平方米,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面积,比去年扩容一半;此次有19家不同的参展商,涵盖从葡萄酒、奶酪到大豆等所有种类的农产品,“代表性很全”。

老朋友与新伙伴
作为美国馆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爱达荷州政府今年携手三家州内企业Agri Beef、Anderson Northwest及Dynamite参展进博会。
公开信息显示,爱达荷州是美国西部第三大农业州,其出口主要由乳制品、肉类及特色作物带动,中国是爱达荷州的第三大出口市场。过去多届进博会上,爱达荷州与中国合作伙伴达成多项合作。
记者从上海美商会获悉,6日当天,美国宠物食品与健康品牌Dynamite现场签署多笔订单。该公司亚太区负责人许汝维表示:“每一项合作,都是对中国市场的深入研究,希望借助进博会平台,让Dynamite90年的科研积累真正赋能中国本土产业发展,为中美农业与宠物营养差异化合作注入更强活力。”
美国威斯康星州花旗参农业总会(Ginseng Board of Wisconsin)主席卡尔顿斯基(Bob Kaldunski)是进博会的老朋友,但今年他首次带领威斯康星州花旗参农业总会亮相进博会。
进博会现场的人头攒动让他印象深刻。他表示,中国消费者其实对于花旗参并不陌生。当前,中国消费者开始追求多样化的消费,所以带来多样化的花旗参产品,比如适用于苏打水的粉末,又或者软糖等,这是与美国消费者最大的不同,也是与之前老一辈消费者的区别。
“当前的生活节奏很快,尤其对年轻人来说,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创新的方式为消费者研发不同形式的产品,希望能借助进博会的平台遇到更多潜在的买家。”他说道。
带着6家美国农产品企业首次参展的费恩霍夫表示,整个展会让人很兴奋,现场很多人让他看到了很多机遇。由于美国西部包括众多农业地区,费恩霍夫表示将在现场与第一线的买家进行交流与接触,把这些诉求带回美国,力争扩大当地中小企业未来在中国市场的足迹。他还特意提到中美领导人10月底的会晤,表示双方交流越多,意味着机遇也越多,“中国是个充满活力的市场,美国西部有多元化的农产品,因此未来双边合作的潜力在不断增长。”
今年也是美国甜点类食品企业Kabod首次参加进博会。Kabod来自伊利诺伊州,是一家营养类食品公司,该公司CEO托因·科拉沃勒(Toyin Kolawole)表示“美食能够连接文化”。
就在6日下午,中美农产品合作论坛举行。首次参会的美国种畜和良种出口协会国际贸易代表陆瑗表示,借助进博会的平台,遇到了即使在美国也很难遇见的农业领域的同行。
美企乐见对话与交流
得益于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全美约98%的花旗参在威斯康星州种植,当地花旗参的种植历史已有125年。其中又有80%的花旗参出口至中国市场。中国是威斯康星州最大的贸易伙伴。
成立于1991年的威斯康星州花旗参农业总会是非营利半官方机构,代表该州花旗参种植者的利益。7名董事会成员均为花旗参种植者。
卡尔顿斯基坦言,当地的花旗参产业近年来受到气候变化、种植户减少等因素影响,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则是最新的影响因素。而后者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价格的走高,“虽然消费者承担了部分成本,但美国种植花旗参的农户承担了最多的关税成本。”
和美国花旗参种植农户面临同样难题的还有美国豆农。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首席执行官苏健(Jim Sutter)在5日下午的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韧性与创新:不确定外部环境下的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表示,“大豆是美国最重要的出口作物之一,关税给出口带来了很多挑战。我们也正在想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希望变危为机。”
他表示,目前豆农也在应对市场变化,也有了一定的市场转向,包括改变存储方式等。
雷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20年以来整个世界的节奏都被打乱了,“进博会的价值就是帮助人们发现彼此,挖掘潜在最佳的贸易机会,克服交易的障碍。”
雷蒙认为,在中美领导人会晤前的大半年时间内,对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存在会导致企业投资困难,但好在未来一年内,企业的投资将更有规划,“这是好事。”
卡尔顿斯基告诉记者,他身边的普通美国农民其实非常支持两国高层间的对话与交流,“虽然我们的经贸关系发展放缓了速度,但纵观过去50多年的国际贸易发展,各国总会在不同时间段遇到不同困难。我不是天生的悲观者,当前双方的讨论和交流都是积极有益的,为未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雷蒙也持乐观态度,在他看来,中美是天生的伙伴关系,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共同利益,“今天那么多美国主要农业协会代表来到进博会现场,就说明他们的确需要中国市场,相信未来很快能看到美国农产品重新抵达中国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