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6日消息(记者宓迪)今年以来,A股活跃度进一步提升。10月28日盘中,上证指数时隔十年再度站上4000点。如何看待年初至今市场的表现?怎么看下阶段的走势?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五五”,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又应当如何着手?
就市场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央广财经记者于近期专访了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所长孟杰。
以下为问答内容:
本轮牛市行情驱动力来自多方面
央广财经:如何看待2025年至今A股的表现?这轮行情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
孟杰:2025年以来A股市场逐级上行,资本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尤其在全球AI产业浪潮和国内科技产业持续突破的共振推动下,科技板块表现亮眼。
本轮牛市行情的驱动力来自于多方面:一是政策定调积极,助力宏观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复苏。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继发力,“以旧换新”“设备更新”等补贴政策以及“反内卷”相关措施安排执行落地情况均较好,受此推动,居民耐用品消费、企业利润率均出现明显回暖,A股企业利润增速也较去年实现明显改善,转为正增长。二是伴随着机构资金入市、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提升,A股资产迎来估值重估。今年以来,一系列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组合拳密集落地,大力引导汇金、险资、产业资本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并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工具以及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等工具。此外,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等“稳健型”资产收益难以满足居民资产长期保值增值需求,考虑到股债性价比指标处于历史中高分位水平,权益市场吸引资金持续流入。三是全球AI产业浪潮启动,带动科技板块表现亮眼。海外科技龙头对AI领域的投资持续超预期,国内无论是软件大模型还是硬件半导体,都实现了显著的技术突破和进展,AI行情沿着产业链纵深演绎。
中长期资金入市取得显著成效
央广财经:2024年9月24日,金融监管部门宣布了一系列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举措。您认为一年多来资本市场发展的哪项成绩最值得关注?
孟杰:2024年9月24日,金融监管部门宣布了一系列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支持举措。一年多以来,“一揽子”举措不断落地见效,支持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成绩之一是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的制度体系和生态建设不断完善。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稳定器”与“压舱石”,在新“国九条”等政策推动下,尤其是2024年9月24日以来,一系列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举措加快部署,《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出台,聚焦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提出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包括鼓励基金公司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收益,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多措并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积极塑造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良好生态。
随着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地显效,中长期资金入市取得显著成效,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持有股票型ETF规模超1万亿元。保险资金多渠道入市,截至2025年二季度,合计持有股票及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突破4.7万亿元,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合计持股市值也不断增加。宽基ETF等指数化产品生态不断丰富,截至2025年9月底,股票型ETF总规模超3.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5%,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升至3.9%。中长期资金入市取得的成效,不仅为市场注入了长期流动性,更推动投资者结构从“个人投资者主导”向“机构主导”转型,为注册制深化、科创企业融资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投资者获取长期收益提供了重要保障。
A股中期震荡慢牛的趋势仍将持续
央广财经:10月28日,上证指数时隔十年再度站上4000点。怎么看下阶段的走势?有哪些因素支撑?
孟杰:A股中期震荡慢牛的趋势仍将持续。从全球宏观和金融背景来看,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美国关税政策以及财政僵局的组合下,全球处于新一轮弱美元周期中,而基于中国产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经济基本面的逐步回稳,将带动中国资产战略配置价值继续提升。从内部来看,国内科技新产业持续突破、出海新市场加速拓展、消费新动能陆续涌现,提供经济新动能,而传统行业在“反内卷”政策支持、产能周期演绎及地产中周期逐步筑底的带动下,也有望迎来企稳改善,明后年企业盈利有望延续向好。同时,估值端,受益于政策支持叠加资本市场回报预期提升,中长期机构资金入市、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提升的趋势仍将延续,当前我国居民端金融资产配置中股票、债券、资管产品等占比依然显著低于海外,但配置增速已呈现边际提升趋势,尤其在低利率环境下,权益市场“股息分红+股价增值”的双重收益模式具备更高收益率吸引力,有望持续吸引居民资金流入。
“反内卷”有利于充分改善建材行业盈利
央广财经:今年以来,“反内卷”成为新能源汽车、金融、建筑建材行业的关键词之一。今年9月份,工信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将盈利水平有效提升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怎么看“反内卷”对于建筑建材行业的影响?
孟杰:《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简称《方案》)的出台十分必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定下积极的基调。该方案有利于充分改善建材行业的盈利情况。当前,多数建材行业企业盈利仍然处于历史较低区间,例如高标水泥、浮法玻璃等产品价格均处于历史低位。《方案》强调以盈利增长为目标,并且在具体举措中第一条就强调了水泥、玻璃严控产能,是十分积极和必要的,但执行层面需要供需两方面同时发力。
供给方面,《方案》强调严禁水泥玻璃新增产能,在2025年底前对超产产能制定置换方案。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部分地区小厂无矿山资源、环保不达标;部分企业存在批小建大超产情况。若超产产能置换执行到位,未来小厂有望逐步退出;大集团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将产能集中在优势区域,优化市场竞争格局。
需求方面,伴随着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新藏铁路等重点工程启动,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圈建设稳步推进,加上地产需求逐步筑底企稳,未来几年水泥需求将维持在当前平台附近,为供给端政策的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总体来看,在需求有一定支撑背景下,供给端政策如能逐步落实,行业盈利将逐渐走出底部。
建议持续大力培育“耐心资本”
央广财经:10月23日,为期四天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闭幕。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您对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有何建议?
孟杰:自“新国九条”部署以来,资本市场一系列深化改革举措不断落地,取得显著成效。结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及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核心方向,对“十五五”时期资本市改革发展的相关思考和建议如下:
一是深化以投资者为本的制度改革,筑牢市场发展根基。建议将保护投资者权益作为制度改革的核心理念。全面推行并完善注册制下的配套机制,强化发行、上市、交易、持续信息披露等全链条监管。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常态化的分红回购机制,将投资者关系管理与市值考核深度绑定,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二是聚焦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完善投融资基础制度。建议进一步深化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全链条改革,优化政策执行的精准性与协同性,避免政策落地“温差”。聚焦科技创新导向,强化对研发投入强度、核心专利含金量等创新属性的量化评价,建立更包容的“硬科技”企业上市通道。
三是持续大力培育“耐心资本”,优化中长期资金供给结构。建议推动社保、保险等大型机构投资者建立以长期绝对收益为导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并给予一定容错空间。支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产业引导基金成为“耐心资本”的典范,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完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畅通“投资-退出-再投资”循环,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四是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全球竞争力与吸引力。建议加速推动资本市场从管道式开放转向深层次的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在跨境投融资便利度、会计和审计标准互认等方面实现突破。进一步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RQFII)制度,拓展外资参与境内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研究境外优质企业在境内上市(即“国际板”)的可行路径,增强A股市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五是强化科技赋能监管,构建敏捷高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议大力建设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对交易行为、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提升对市场操纵等违规行为的发现和打击能力,增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识别与处置水平,为资本市场改革走深走实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