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灵石路上的珠江创意中心,还有另一个更响亮的名称——“宇宙电竞中心”。这个不大的园区内,聚集了多家国际知名电竞俱乐部、赛事运营公司、电竞教育培训企业、直播经纪机构,一个园区就是一条完整电竞产业链。
在静安区,这样的产业园区不止一处。“宇宙电竞中心”所在的灵石路及周边地区就有多个电竞企业集中的园区。而以灵石路为中心,静安区电竞产业蓬勃发展,并已成为上海乃至国内电竞产业“高地”。
电竞企业“扎堆”
“中国电竞看上海,上海电竞看静安”,这并非一句口号,而是静安区电竞产业的真实写照。
《2024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显示,2024年上海依然是我国举办电竞赛事数量最多的城市,上海的电竞俱乐部数量也高达50家,继续排在国内城市首位。静安区是上海电竞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灵石路则是静安区电竞产业的“核心地带”。
证券时报记者日前走访看到,这条并不长的道路两旁,分布着珠江创意中心、秀709媒体园等多个游戏电竞企业、文化创意企业“扎堆”的产业园区。头部俱乐部与龙头游戏公司比邻而居,大型赛事运营商与直播平台“一墙之隔”。在灵石路,一条街甚至一个园区,就能找出一条完整的电竞产业链。
静安区电竞企业“扎堆”,最早是从一场没人规划的“抱团”开始的。
上海市电子竞技运动协会秘书长朱沁沁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静安区电竞产业最初是从爱好者们自发集聚起步,后来逐步形成一些职业联赛俱乐部,“那时候外界还没怎么关注电竞产业,静安区的生态已经悄悄地搭起来了”。
朱沁沁介绍,2016年前后,电竞产业的热度日益提升,多地开始关注电竞。而此时静安区的电竞产业生态已经较为完整,规模日渐扩大。
这种“先发优势”保存至今。如今,电竞产业已发展为静安区的一张亮丽名片。公开数据显示,静安区内已聚集各类游戏、电竞企业超过100家,包括拳头游戏、动视、超竞集团、网映文化、腾竞等在内的行业头部企业均在区内落地。
成立于2006年的上海网映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网映文化”),是国内最早一批电竞赛事运营企业,公司曾在新三板挂牌。虽然成立以来先后换过三个办公场地,但网映文化始终未曾离开静安。
网映文化也曾是灵石路电竞企业中的一员。公司副总经理宋一桢对灵石路的巨变如数家珍:“最初灵石路上只是一片老厂房,后来我们搬到这里,再加上EDG俱乐部等头部企业也落地灵石路,这里的电竞企业逐渐变得密集。”
有了头部企业的带动,同时依托于完整的电竞产业链和完善的场馆、硬件设施,近年来,多项电竞核心赛事活动纷纷落地静安区。静安电竞产业形成了生产、运营再到消费的完整闭环。
良性循环
从“自发”集聚到形成规模,静安区电竞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助力。
朱沁沁介绍,静安区是上海出台电竞相关政策最早的行政区。而且在政策推进的过程中,静安区不断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相关政策,“静安区的产业政策,对电竞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强的引导作用”。
早在2019年1月,静安区就结合灵石路电竞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布了《静安区关于促进电竞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制定了《静安区电竞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静安打造“灵石中国电竞中心”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静安区电竞政策持续调整、升级。今年8月,静安区公布了支持电竞产业发展的最新奖补举措,覆盖电竞游戏企业落地、赛事活动举办、产业技术升级等。
比如对在静安区投资建设电竞产业园区、专业场馆等产业载体的,可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一次性财政支持;对举办或参与国内外知名的行业性节庆、赛事、会展、论坛、沙龙等重大活动的,可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产业集聚为电竞企业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宋一桢告诉记者,静安区高密度的电竞企业,对于运营成本的优化和生态协同都带来了帮助。
电竞赛事运营是网映文化目前的主营业务。一场大型电竞比赛往往牵涉多方,“我们办一些大型比赛,通常会召开多次沟通会。因为产业链内的很多企业都在静安,我们可以很快进行线下沟通,效率大幅提升。”宋一桢说。
“有时候一些赛事筹备阶段,我们的导演和技术团队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直接在主办方那边办公。”宋一桢表示,这些优势是公司看好静安,并一直扎根静安的重要原因。
朱沁沁也认为,静安区的电竞企业数量和类型都比较丰富,这也会吸引更多的同类型企业入驻。“同类型企业多了后,发展中来自外界的助力会更多,大家在产业中的各个板块都能找到相应的合作伙伴,这也是静安电竞企业集聚带来的便利。”
从自发集聚的内生驱动,到政策精准扶持的顶层助推,再到产业集聚成型后的全链条协同共振,静安区电竞产业逐步形成了可持续、高赋能的良性发展模式。
活力与动力
电竞产业在国内发展已有一段时间,并逐步走进“舞台中央”。在2023年9月举行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电子竞技就首次成为了正式竞赛项目。
从数据来看,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2024年电子竞技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实际销售收入为275.68亿元,国内电竞用户约4.9亿。电竞产业一定程度上呈现收入规模与用户规模不匹配的特点。
朱沁沁介绍,目前提到的电竞收入主要指电竞赛事的门票、赞助、转播等直接收入,而上下游关系密切且收入更高的游戏、衍生品等环节通常未计算在内。事实上,当前电竞产业已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正日益凸显。
“作为年轻文化的核心载体,电竞产业能为城市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助力塑造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形象,持续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强城市对青年人口的吸附力。”全球化的游戏生态服务提供商虎牙公司相关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大型电竞赛事的“主场经济”效应显著,叠加“夜经济”、周边衍生、电商与IP授权,能把线上热度沉淀为线下可见的餐饮、住宿、交通与文旅消费,形成跨周末、跨城区的持续客流,全方位激活城市消费潜能。
此前,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吴芳艺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电竞不同于其他赛事,门票经济只占营收总盘子的很小部分,相反更关注赛事强吸引力带来的人流,其社群属性将触发商旅文体展联动效应。从以往办赛情况看,静安体育中心举办一场活动,周边大宁商圈销售额就会同比增加约30%。
正因如此,近年来各地对电竞产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上海仍以打造“全球电竞之都”为目标,持续深耕电竞产业。与此同时,北京、成都、广州等地也纷纷出台相关举措,加速布局电竞产业。
“我国电竞产业正处于蓬勃上升期,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电竞产业正加速从线上走向线下,从竞技赛事延伸至文化、娱乐、文旅等多元领域。我们也将持续深化在版权赛事、自制赛事、商业化合作及游戏相关服务等方面的布局,推动电竞内容生态与商业价值实现双向跃升。”前述虎牙公司相关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