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高音量!”美国纽约新任市长、34岁的印度裔民主党人马姆达尼,在胜选夜向特朗普“叫板”。在这座总统昔日发迹的城市,他让特朗普亲身尝到失利的滋味。
当地时间11月5日,美国多场地方选举结果出炉。从纽约市到新泽西州,再到弗吉尼亚州,在这场被视作特朗普2.0时代首次“公投”的选举中,民主党人拿下全面胜利。
共和党人感到困惑,总统的“蜜月期”为何只维持了9个多月?
蓝色浪潮?
“今晚是民主党的夜晚。”加州州长纽森在选区重划公投获胜后宣布,“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站稳脚跟、重新出击的政党。”
民主党人有理由庆功,各地的“蓝色”答卷显示:他们不仅赢了,而且赢得彻底。
在弗吉尼亚,特工出身的民主党人斯潘伯格以15个百分点的优势大胜,共和党失守所有关键县。民主党还在州众议院一口气翻转13个席位。
在新泽西,前海军飞行员、民主党人谢里尔赢得州长宝座,以13个百分点碾压对手。
在加州,旨在重划国会选区、增加民主党席位的公投以近30个百分点的优势通过。
在纽约,带着“民主社会主义者”标签的马姆达尼以近10个百分点的优势赢得市长选举,彻底粉碎外界质疑。
连在更为保守的佐治亚州,民主党人也拿下两场州级选举——这是他们20年来首次在该州非联邦层面取胜。
有评论称,这一夜像一枚“断路器”,切断民主党2024年以来的噩梦。自拜登退场、特朗普复出后,美国政治话语的聚光灯首次转向特朗普的失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刁大明指出,选举结果亮眼,但并不意外。
无论是几个关键州的州长、市长选举,还是具有代表性的公投项目,其结果都与选前民调大体一致,并没有外界渲染的“戏剧性变化”或“蓝色浪潮”。
从胜利幅度看,与上述州、市近几次地方选举相比,民主党得票率虽有上扬,但幅度有限。再加上,地方选举往往投票率较低,往往只有四五成“忠诚选民”参与,中间选民参与度不足,投票结果更显两极化。
换言之,“民主党确实赢了,但并不意味着民意剧变,或政治格局的根本逆转。”刁大明说。
民心思变?
历届总统正式就职后总能迎来一段“蜜月期”。如今,特朗普执政不足一年,民众缘何“翻脸”?
特朗普归咎于两点:自己不在选票上、政府陷入“停摆”。他的一些盟友指责地方候选人“不给力”。
美国自由派人士则更直接:特朗普治理无方、滥用权力,民心思变。
刁大明从氛围、光谱、策略三个角度,分析民主党胜出的多重原因。
从整个氛围看,选举结果反映民众对共和党执政的不满,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包括物价上涨、生活成本上升,以及对未来经济前景的迷茫,都让民意倒向民主党。
从政治光谱看,这次选举的主要战场多在民主党优势区(纽约市、加州为大本营、新泽西州是传统蓝州、弗吉尼亚州经历由红转蓝),本就对民主党更有利,最终结果未偏离历史轨迹。
从竞选策略看,民主党精准出击,把选举塑造成“对特朗普的公投”,利用其负面形象成功刺激支持者投票。
一记警钟
随着选举结果揭晓,特朗普愤怒,却依旧高调。
午夜刚过,他便在社交媒体上用全大写字母写道“一切就此开始”,像是为共和党吹响中期选举的号角。
然而,共和党内气氛却并不振奋。
一位白宫幕僚承认:“这不是世界末日,但绝不是好兆头。”
共和党策略师担心,明年中期选举可能会成为2018年的翻版——“反特朗普浪潮”助推民主党拿下40个众议院席位。
尽管如此,特朗普盟友仍信心满满,坚称只要提名“全心拥抱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候选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或是担心旧梦重演,特朗普今年早些时候便要求红州重新划分众议院选区、试图压缩民主党空间。
但这一举措在堪萨斯州遭到“抵制”,当地共和党人放弃召开特别会议。
刁大明指出,选举结果对特朗普而言无疑是一记警钟,他将面临更大的民意压力,共和党亦面临结构性焦虑。
一方面,作为共和党的“单人动员机器”,当特朗普不在选票上时,共和党缺少类似的动员能量。
另一方面,这次挫败可能促使特朗普和共和党调整政策,重新聚焦经济与民生,推出更能惠及关键选民的政策,以重建支持基础。
不过,“选民行为往往受短期议题驱动,政治情绪具有即时性。”刁大明也提醒,这次结果并不意味着特朗普“崩盘”,也不足以预测中期选举的走势。
重新洗牌
胜负之外,这场特别选举似乎也揭示出美国政治生态的重新洗牌。
民主党内部,一个跨光谱的“反特朗普”联盟正在成形。
弗吉尼亚、新泽西的两位女性新州长代表党内温和力量,都在2018年“反特朗普浪潮”中崛起;年轻的纽约市长则被视为进步派的代表。尽管风格迥异,但他们在强调生活负担能力、凝聚反特朗普选票方面步调一致。
“民主党的胜利掩盖不了分歧——路线之争仍在加剧。”刁大明指出。
一方面,两位州长的胜出提醒民主党,应该走重视民生、有效回应中下层基本诉求的“务实路线”。
另一方面,纽约市长的胜利可能让党内产生错觉:强调价值观差异的“身份政治”依然有效。
“这种矛盾局面对民主党找到清晰方向未必是件好事。”刁大明说。
制度层面,加州公投反映两党在选区划分上的激烈争夺。由谁划、怎么划,正成为影响未来国会席位的新战场。
刁大明指出,重新划分选区初衷在于更准确地反映人口变化和选民意愿,如今却沦为“扭曲民意”的政治武器。
两党用它来最大化己方席位,强化自身优势,可能加速州层面的红蓝固化,挤压对手生存空间,也加剧社会撕裂。
只不过,受制于过时数据和不确定性,这种人为强化党派版图的操作,未必能如设计般精准奏效。
随着特别选举尘埃渐落,下一场真正的较量序幕已拉开。“这或是一个起点,选后两党会真正坐下来,认真筹划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刁大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