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下午,《世界开放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及最新世界开放指数在上海发布,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智慧力量。
《报告》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廖凡,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人王雪坤,共同介绍了《报告》的核心内容和特色亮点。
《报告》由世界开放态势、世界开放热点议题、世界开放成功实践三部分构成,共十二章。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使命,围绕“在合作与安全的平衡中寻求开放新共识”主题,首次将指数时间序列追溯至1990年,提供跨越35年的历史纵深观察,涵盖跨境数据流动、全球产供链价值链、全球南方工业化等前沿议题。
《报告》显示,世界开放呈现出“总体收紧、分化加剧、动能转换”的复杂格局。2024年,世界开放指数同比微降0.05%,较2019年下降0.34%,较2008年下降5.39%,表明世界开放水平仍处于收缩通道。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开放指数同比上升0.42%,成为维持世界开放的重要力量。
中国继续走在开放前列。《报告》显示,1990年至2024年,中国开放指数从0.5891跃升至0.7634,35年间提升近三成,增速稳居全球前列。中国开放政策指数提升24.6%,开放绩效指数大幅增长37.89%,两项关键指标在主要经济体中双双领先。2024年中国开放指数在主要经济体中均位列第一。
在“嘉宾致辞”环节,阿塞拜疆共和国副总理沙欣·穆斯塔法耶夫、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赵志敏、联合国工发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和机构伙伴关系司司长舒骆玫等国内外嘉宾发表致辞。嘉宾们高度评价《世界开放报告2025》及世界开放指数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分享了对世界开放理论、政策和实践的深刻见解,期待报告在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方面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在“专家论开放”环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委员朱民、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杰出院士马凯硕、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原负责人哈米德·拉希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宇燕等知名专家,围绕“世界开放之势”与“世界开放之策”展开深度对话。专家们形成重要共识: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将是开放强国,过去中国的开放是“跟跑”,现在中国的开放是要“领跑”。在当前历史十字路口,各国应摒弃零和思维,携手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均衡、包容、共享的开放,共同迈向繁荣稳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