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6 22:43:19 股吧网页版
每经热评|解决好家长的困难,是落实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关键所在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评论员杜恒峰

  今年9月,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就探索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等作出安排。在此之前,浙江杭州、湖北恩施等地的春秋假制度已经落地或已执行了休假政策;在这之后,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四川紧随其后。

  春秋假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安排,其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学期中的假期,可以让学生从紧绷的状态中放松一下,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实现劳逸结合,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二是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春秋季正是适合出行的黄金季节,亲子陪伴质量也将得到提高;三是有利于拉动消费。由于错峰出行降低了出行成本,让更多的家庭愿意走出去或走得远一些,活跃了文旅市场。

  然而,春秋假的这些好处,都是建立在“走出去”这一基础上的。如果孩子不能走出去,要么在家看电视、打游戏,要么被安排去上补习班,那放松的目的就达不到。对家长而言,如果不能陪孩子走出去,突然冒出来的春秋假可能就变成负担,形成“看护空档”,不仅会增加看护成本,拉动消费的目的也难以实现。为此,网络上,包括现实中也有不少家长在表达担忧,甚至有人建议要慎重推行春秋假。

  要让新制度得到认可,发挥其积极作用,就必须解决家长面临的实际困难,让家长也能够同步休、休得好。

  “学生放假,家长不放假”,这是春秋假最现实的问题。我国已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主体的劳动保护法律体系,但在部分服务行业和制造行业,带薪休假仍存在大量空白。

  基于现实条件,要放好春秋假,需要为家长们提供较为完善的配套服务。比如一些地方推出了免费的短期托管班,但托管班的课程设置和质量不足以让家长放心,这就需要将托管服务落到实处,确保学生休假能够过得充实健康。高年级段的学生不需要托管,可以考虑为他们提供安全实惠的短途出行服务,让他们也能过好假期。

  家长们“不能休”的主要困难在于没时间。长期来看,严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举措。影响带薪休假制度落地的因素很多,比如一些劳动者未和用人单位建立法定劳动关系,加上有些地方执法不严,导致相关法规无法落实;还有些企业因经营困难无法覆盖带薪休假的成本,无法保障员工休假权利。要让家长“同步休”,就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规,确保劳动者有足够的闲暇时间。

  要让春秋假“休得好”,就需要更细致地配套制度安排,避免春秋假沦为形式。比如假期的时间安排就非常重要,休假时间越具体、通知时间越早越好。参考国家法定假日安排,2026年的安排在2025年11月初就已公布,春秋假同样应当如此。这便于家长合理规划时间,与学生休假同频。

  决定什么时候休假的权限,可以下放到基层,但上级要做好统筹。尤其在一些超大城市,如果同一时间安排休假,或者学校集中选择某个时段放假,可能会形成一个小高峰,“错峰”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交通和住宿成本也会上升,进而加重家长的负担。遇到这种情况,不妨考虑实行分片分段休假。

  此外,对于部分教育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学生在春秋假期间可能会被安排大量作业,或者被要求完成“实践报告”,相关管理部门也应提前做好预案。

  在国外,很多国家的中小学也放春秋假,尤其在解决家长带娃的难题上,形成了多层次的支持体系,为我们提供了颇具启发的他山之石。比如,在奥地利、挪威、芬兰等国,家长享有带薪育儿假,还可以分段使用,以应对孩子在春秋假期间的看护需求;德国各州会错峰安排,避免了扎堆出行带来的拥堵,降低家庭的实际出行难度和成本;瑞士的春秋假,地方政府与学校、社区合作,提供低收费或免费的假期营地,涵盖体育、艺术、科学等主题,家长可安心工作。政策配套、社会合力,共同推动春秋假顺利落地实施。

  国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经验。杭州自2004年起,在每年4月底实施中小学春假试点。目前,浙江11个地级市全部推行中小学春秋假,浙江也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其核心经验在于,不仅有十余个部门联合保障推行,更尊重区域差异和学段差异,由各地结合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弹性安排春秋假方案。

  社会是一台由若干个零件共同组成的环环相扣的庞大机器,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齿轮突然“下岗”了,整个机器的运行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制定任何一项政策,都需要强化系统思维。以春秋假为例,看似影响不大,但对于一台精密的社会机器而言,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千千万万家长。放春秋假不难,但难的是达成预想的目标,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应当随着假期的通知一起落地,让春秋假公平惠及每个学生、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