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华泰证券举办2026年度投资峰会
11月5日至6日,华泰证券2026年度投资峰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峰会以“策马启新章”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十五五”开局之年的宏观格局与市场机会。来自公募、私募、银行、保险、上市公司的近3000名专业投资者及机构客户参会。

中国资产重估走向纵深
逐步关注顺周期、“老经济”龙头
华泰证券机构业务委员会主席梁红在致辞中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中国经济展现出更大的确定性。“十五五”规划建议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要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从出口、投资驱动,迈向消费为主,内需驱动的增长模式。
展望明年,相信中国资产的重估将进一步走向纵深,权益投资者从过去两年“左手红利、右手科技”的策略,逐步关注与经济基本面改善更加密切的能源、消费、地产等顺周期板块,尤其是“老经济”板块中的优质龙头企业。
华泰研究总量团队就当前宏观经济和市场关注的话题进行了圆桌讨论。
明年宏观走势如何演进?经济增速预计如何?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提出一些相对确定性的预判:出口方面,2025年中国出口韧性成为市场强共识,预计2026年仍保持较强韧性,产业升级成为主要叙事;财政政策将保持温和扩张态势,为去杠杆周期“收尾”提供支持;地产去杠杆对信用周期和企业现金流的冲击边际缓解,甚至消失。
基于明年物价降幅收窄、人民币升值以及中国企业盈利改善等综合因素,易峘预测,2026年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名义GDP增速有望反弹至8.6%,这将是2021年以来首次出现可视的经济加速;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进程或将加速,预计到2026年底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将升至6.82。
明年A股有望转向业绩验证
2026年市场的核心主线和关注点有哪些?股强于债的趋势能否延续?
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固收首席张继强指出,今年股市主要由情绪、资金和估值驱动,市场认知和叙事变化驱动行情,明年有望转向业绩验证。
债市方面,今年主要表现为对年初过度上涨的修正,明年将重回基本面逻辑,需重点关注名义GDP、融资需求、股债性价比等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明年是中长期存款大量到期的一年,这类资金的再配置行为或将利好股市。
关于2026年股债表现的趋势判断,张继强认为,短期股市或偏向休整,债市胜率略高但赔率一般。明年一季度,股强于债的概率仍较高。债市面临的主要压力来自基本面预期改善、机构行为调整和股债性价比。
不过,鉴于货币政策仍持支持性立场、融资需求仍待恢复,利率上行空间有限,整体可能呈现震荡略偏弱的格局。
从量化模型角度,明年资产配置有哪些建议?华泰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首席林晓明指出,2025年以来,市场总体呈现风险资产与避险资产同涨的格局。当前,全球宏观环境不确定性高企,全球主要股票指数以及黄金、铜等资产已累积较高涨幅,估值水平处于历史高位区间,未来宏观层面的超预期扰动可能加剧资产价格的双向波动。在此环境下,林晓明建议采用“全天候”配置思路,主动在全球范围内筛选优质资产,并通过风险平价模型进行分散配置。基于该思路构建的模拟组合能够有效分散单资产回撤风险,获取长期稳健回报。
林晓明指出,基于技术面、基本面和宏观面三个视角,短期金价波动可能上升。但从中长期看,受美国债务可持续性减弱等因素影响,黄金凭借高信用价值和避险保值属性,配置价值仍长期占优。
明确看好“老经济”
“估值低、筹码低、市场预期也偏低”
明年资本市场有哪些投资策略和新主线?如何把握交易的品种和节奏?
华泰证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兼金融工程联席首席何康明确看好“老经济”。他指出,以AI为代表的新经济,在业绩增速、降息周期以及海内外产业趋势共同推动下,对科技板块均形成有力支撑,但当前该板块略显拥挤,估值溢价偏高。
他基于四点判断看好“老经济”:一是新、老经济存在正相关联动,新经济表现良好,通常也会带动“老经济”增长;二是“老经济”板块目前估值低、筹码低、市场预期也偏低;三是周期底部积蓄了较强的修复势能;四是从资金面来看,险资、外资等增量资金更偏好价值风格。因此,他建议投资者在配置上要做好价值与成长的均衡规划。
关于布局时点,面对长期维度的不确定性,何康建议投资者采取定投、分批建仓的方式。从历史规律看,配置资金一般在年底更注重避险,价值风格相对占优,因此年底至明年一季度都是较好的布局窗口。
华泰证券今年坚定看好中国资产重估。明年配置思路如何?华泰证券研究所策略研究员李雨婕指出,今年港股在估值提升和南向资金流入驱动下呈现明显的成长风格,预计明年市场有望逐渐从成长向周期和价值实现再均衡。配置方面,李雨婕认为,明年上半年,海外流动性宽松预期可能升温,叠加财报真空期和春季躁动,成长风格仍有表现空间。随着后续全球经济共振复苏,流动性宽松交易或让位给基本面修复逻辑,建议投资者适时增配周期风格。
此外,她建议左侧布局“真价值”板块,重点关注低估值大市值、盈利能力突出、周期触底改善和攻守兼备的标的,符合这些特征的公司主要分布在境内和香港本地金融及消费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