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毛佳慧)近日,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市值分析月度报告(2025年10月)》。报告显示,截至10月31日,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再创新高,但环比增速持续放缓。清华证研院院长助理、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研究负责人迟永胜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量增速缓”的态势,反映出市场正逐步进入稳健调整阶段。
从板块表现来看,市场分化特征显著且逻辑清晰。上交所主板以53.92万亿元市值、50.31%占比稳居首位,其权重股集中的金融、能源板块成为稳定市场的“压舱石”;北交所表现亮眼,市值环比增长5.66%。迟永胜表示,这与专精特新企业扶持政策落地及市场对细分领域成长股的关注度提升密切相关。而科创板和创业板分别回调2.22%、1.00%,则折射出前期高估值科技赛道面临获利盘兑现与三季报业绩检验的双重压力。
行业层面的强弱分化更具政策与市场双重导向。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行业的电子行业以13.32万亿元市值连续三个月位列A股市值榜首,银行以11.24万亿元居次席,迟永胜表示,这显示出新质生产力产业与金融支柱的特殊地位。煤炭(+10.94%)、石油石化(+8.48%)板块市值增幅显著。迟永胜分析,除能源价格波动与供需改善的直接驱动外,更得益于“双碳”目标下传统能源保供稳价政策的托底,以及周期板块在市场“高低切换”中的防御价值凸显。
企业属性方面,国企合计市值48.15万亿元,占比44.92%,环比上升3.21%,10000亿以上市值公司中国企占5家。“这正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的阶段性成果,凸显国企在能源、基建等核心领域的主导作用。”迟永胜说。与之相对,民营企业总市值45.08万亿元,占比42.05%,环比微降0.42%。
“市值管理实践的深化成为市场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迟永胜说。截至10月31日,累计741家公司公告建立市值管理制度,10月新增86家;259起分红方案实施,总金额1352.94亿元;159件回购事件、112件并购事件落地。迟永胜表示,这些举措不仅通过真金白银的回报增强了投资者信心,更通过并购重组推动了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为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