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据北交所官网,深圳市沛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沛城科技”)收到第二轮问询函,公司产品质量问题是否影响与比亚迪合作持续性、生产经营合规性等情况受到监管层的追问。

招股书介绍,沛城科技是定位于锂电新能源行业的局部电路增值服务商,在锂电池泛应用化趋势背景下,围绕新能源行业的电池、电源、电驱和电动车关键零部件需求,专业从事第三方电池电源控制系统(BMS、PCS等)自主研发、生产及销售,并提供以集成电路、分立器件为核心的元器件应用方案。
核心产品价格下降
对比亚迪销售额逐年减少
2022年至2024年(下称“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50亿元、7.64亿元、7.33亿元,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系受下游行业需求变动所致;净利润分别为9242.40万元、1.13亿元、9344.49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由电池电源控制系统业务毛利及元器件应用方案业务毛利构成,其中电池电源控制系统毛利分别为1.38亿元、1.81亿元及1.56亿元,占主营业务毛利金额的比例分别为65.36%、78.94%及74.58%,是公司毛利的主要来源。
公司电池电源控制系统业务主要产品类型为户用储能BMS、通信备电BMS。报告期内,公司BMS产品单位售价整体呈下降趋势。
2025年1-6月,电源电池控制系统的收入同比增长123.78%,截至6月末在手订单7836.4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BMS的产品价格出现下降。
监管层第二轮问询函再次聚焦于该业务的业绩增长持续性,要求说明价格下降是否为公司主动调整及合理性,公司是否具备传导原材料价格变化能力,是否存在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导致盈利能力下降风险。
客户方面,报告期内比亚迪均为沛城科技前五大客户,但销售金额和销售占比逐年下降,销售占比分别为10.62%、5.62%、5.19%,销售金额也由期初的9029.89万元减少至3806.91万元。
曾在产品质量纠纷中败诉
生产经营合规性被追问
比亚迪销售额的“断崖式”减少,源于2023年,沛城科技因IGBT产品与比亚迪发生退货。当时公司未承担赔偿损失,对于需调试完善的产品进行了退货处理。但报告期内,公司与陕西长风之间的产品质量纠纷败诉,被判决赔偿陕西长风208.05万元。
公司在首轮问询回复中解释称,根据公司与华润微协议约定,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确定是由于华润微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客户由此提出的质量投诉、索赔等应由华润微负责承担。
虽然沛城科技强调,相关产品质量问题仅导致比亚迪暂停向公司采购需进一步调试完善的新产品,未对公司向比亚迪销售的原有产品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然而,2023年,IGBT器件采购减少约5500万元,导致对比亚迪销售收入下降;2024年,比亚迪采购额继续减少。
对此,监管层在第二轮问询中进一步要求,说明公司与比亚迪、华润微之间有关退货、赔偿责任的约定是否取得三方一致同意。
同时,结合需调试完善的产品在公司与比亚迪之间销售份额的占比、公司与比亚迪后续合作情况等,说明报告期产品质量问题是否影响公司与比亚迪合作持续性、是否对公司经营稳定性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第二轮问询函还追问公司生产经营合规性,指出目前共有8处租赁用地,其中有租赁的厂房属于深圳市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未取得产权证书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香港沛城租赁房屋已于今年7月31日到期。
监管层要求,说明公司现有租赁房屋资质齐备性,深圳沛盛租赁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是否违反土地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存在被行政处罚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此外,沛城科技元器件应用方案业务对应的部分半导体原厂目前因采购规模较小或尚在认证中暂未取得授权。监管层要求,说明未取得半导体原厂授权的销售占比、业务开展合规性、认证进度,该等业务模式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