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指出,近年来,氨纶的需求呈现出应用领域持续扩展,以及在下游面料中的添加比例持续提升的两大趋势。2024年氨纶下游维持刚需,随着下游应用的拓展,展望未来氨纶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此外,差别化氨纶将氨纶的应用领域由简单的针织品拓展至汽车内饰、医用绷带、保健用品、人工器官等各个方面。我国差别化氨纶的产量占比约为23%,而发达国家化纤差别化率高达60%;差别化氨纶的应用有望打开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全文如下
天风·化工 | 氨纶:供给端有序释放且集中头部,下游需求快速增长

近年来,氨纶的需求呈现出应用领域持续扩展,以及在下游面料中的添加比例持续提升的两大趋势。2024年氨纶下游维持刚需,随着下游应用的拓展,展望未来氨纶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弹性性能优异的纺织纤维,被称为“面料味精”
氨纶(Spandex)学名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国际商品名称为莱卡(Lycra),其可以牵伸到自身长度的5-8倍,弹性恢复率高达99%以上,是一种弹性纤维。氨纶具有高伸长、高弹性恢复率、耐磨损、耐反复拉伸,对染料有良好的亲和力、染色性好等特点,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纺织纤维。
氨纶生产原材料成本占比约4成,差异集中在能耗及折旧
氨纶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制造费用、人工和运费。氨纶的主要原材料是PTMEG(聚四氢呋喃)和纯MDI(聚氨酯),PTMEG的主要原材料为BDO(1,4丁二醇),其中原材料成本在氨纶总成本中占比约42%。与其他化学纤维(粘胶、涤纶等)相比,氨纶的原材料成本占比较低,非原料成本的控制是生产企业成本壁垒的主要来源。
全球超75%的氨纶产能集中在我国
氨纶起源于欧美,亚洲为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1995年前,全球大型氨纶生产厂商多集中于欧美,而随着亚洲对氨纶的消费激增,我国、韩国和日本氨纶扩张增速明显。全球氨纶产能由2000年的20.3万吨增长至2024年175万吨,CAGR为9.4%,其中超90%的产能集中在亚洲地区(占比94%),南美洲/欧洲/北美洲地区产能占比各3%/2%/1%。
我国氨纶行业向集约化、产能区域转移发展
我国氨纶行业经历四轮产能集中扩张,行业发展速度快,从2003年的8.9万吨扩张至2024年的135万吨,CAGR达14%。近年来,我国氨纶行业发展呈现以下两大趋势:(1)产能加速向头部集中;(2)产能区域向西部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当前行业集中扩产临近尾声,未来新增产能集中头部。2024年新增释放产能12.5万吨,但由于24年以来氨纶行业景气低位运行,部分新增产能推迟。25年以后供给增速有望下行,且新增投产集中头部具有成本优势的生产企业。
受下游需求推动,我国氨纶消费量持续增加
我国氨纶消费规模持续增长,需求增速保持强劲。伴随人们对时尚潮流和舒适性的追求以及消费观点的升级,我国氨纶需求量持续增加。2005年,我国氨纶表观消费量为12.1万吨,到2024年消费规模增长至101.2万吨,2005-2024年需求量CAGR达到11.8%,且表需增速高于下游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速。
近年来,氨纶的需求呈现出应用领域持续扩展,以及在下游面料中的添加比例持续提升的两大趋势。2024年氨纶下游维持刚需,随着下游应用的拓展,展望未来氨纶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此外,差别化氨纶将氨纶的应用领域由简单的针织品拓展至汽车内饰、医用绷带、保健用品、人工器官等各个方面。我国差别化氨纶的产量占比约为23%(2022),而发达国家化纤差别化率高达60%;差别化氨纶的应用有望打开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本报告相关测算以实际发生数为准、安全环保风险、海外经济下行引发的景气持续下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