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6 07:38:49 股吧网页版
新型钙钛矿光伏器件光电转换效率达25.19%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11月2日从南京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采用全真空热蒸发技术,制备出0.066平方厘米的钙钛矿光伏器件。该器件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5.19%,且在持续工作超过1000小时后,性能依然保持在95%以上。此方法制备的1平方厘米钙钛矿光伏器件,效率也达到23.38%,展现出较大产业化潜力。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

  “目前在国际上,实验室最常用的光电转化制备方法是溶液法。”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徐雨田介绍,“溶液制备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到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有毒溶剂,对健康和环境不友好,限制了大规模生产。”

  论文通讯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郭庆勋解释,此次研究中,团队采用的全真空热蒸发技术,像在真空罐里“蒸镀”薄膜。它将原材料加热,使其以分子或原子的形式“飞”到基板上,均匀凝结成膜。这种方法全程无需使用溶剂,工艺控制精准,膜层均匀致密,被认为是将高性能钙钛矿光伏器件从实验室推向生产线的理想方案。

  在均匀成膜的基础上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成为团队需要攻克的又一难题。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陈永华说,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反向逐层沉积策略。

  “传统做法可能是先铺金属卤化物的‘砖块’,再浇甲脒氢碘酸盐的‘水泥’;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先沉积‘水泥’,再沉积‘砖块’。”陈永华说,这一顺序结合一种自组装分子,可以在后续退火时,极大促进固态原料之间的相互反应和扩散,最终“生长”出高质量的钙钛矿晶体薄膜。

  借助这些独特技术,团队突破了钙钛矿光伏器件效率瓶颈,不仅将小面积电池效率提升至25.19%,更实现了器件的工作稳定性。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认为,这项成果不仅刷新了全真空热蒸发技术的世界纪录,也为未来进一步优化工艺、提升器件性能、规模化制造面积更大且高效、稳定、环境友好的钙钛矿光伏器件提供了科学基础。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