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1月5日电(记者安娜)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5日说,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亿千瓦,与“十三五”末相比增长超30倍,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已跃居世界第一。
边广琦是在当日于上海举办的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分论坛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加,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不断取得突破,商业模式逐步完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新型储能行业逐步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边广琦在论坛上说。
随着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增加,新型储能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保供水平的作用逐步增强。
边广琦在论坛上提供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约770小时,同比增加约120小时,云南、浙江、江苏、新疆、四川、青海、湖北等多省区调用情况良好,调节作用进一步发挥。
与此同时,新型储能装备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技术路线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截至2025年9月底,各类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主导地位,装机超过9800万千瓦,占比96.1%;液流电池储能装机较“十三五”末增长约30倍,达到115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十四五”期间实现从无到有突破,装机达到83万千瓦;铅炭(铅酸)电池、钠离子电池装机平稳增长。
此外,固态电池、氢储能等一批颠覆性前沿新型储能技术加速发展,为应对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对于多时间尺度、高安全性的能量存储需求提供坚实支撑。
“‘十五五’期间,新型储能将成为电力系统新增灵活调节能力的主要载体。”边广琦说,为此,国家能源局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统筹谋划“十五五”规划布局。依据“十五五”能源规划统一安排,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科学统筹新型储能和其他调节资源发展规模和布局。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央地之间协同联动,加强规划、政策引导,规范项目管理,推动新型储能全产业链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加快完善新型储能市场机制。鼓励新型储能主动适应电力市场建设要求,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参与电能量、辅助服务等市场,获取合理收益。推动完善新型储能等调节资源容量电价机制,指导各地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推动新型储能发展从政策引导逐步向市场驱动转变。
三是持续推动新型储能利用水平提升。指导电力调度机构创新调控方式,积极开展新型储能与电源协同优化调度、规模化储能系统集群智能调度等,科学提升新型储能调用水平。指导新型储能提高调度适应能力,接受并执行调度指令,进一步强化对电力系统的支撑调节功能。
四是大力支持新型储能领域科技创新。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锂离子电池储能质量性能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储能技术攻关和示范验证,拓展多应用场景多技术路线创新应用。推动先进适用的创新成果形成标准,加快健全新型储能标准体系。
五是进一步深化新型储能领域国际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间多、双边能源合作机制作用,全方位加强新型储能行业管理、产业促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项目建设、市场运营等领域交流和信息共享,携手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